
“无微不商”一词,好似成了微商圈里的一句口头禅,理由何在?在这一表达里,重点落在“微”;且单单四字,竟把微商之天下大势形容得不用质疑。然而这里,记者却要说“无商不微”。
首先,这个所谓的“无商不微”重点必然落在“商”上,而这个“商”不指其他就仅代表“商品”。此话怎样?综观微商二三年,从面膜到护肤、彩妆、洗护等,又或者从蒸脸器到减肥品、土特产、姨妈巾,抑或是从配饰到服装箱包鞋帽等,微商上的各类商品五花八门要啥有啥,真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卖不了。然而,这样一场看似狂欢的品类大爆炸,究竟于微商尤其是小代理商而言,意味着什么?
作为微商这一商业形态中最大的群体,微代理商们的一举动都颇为关紧——大段时间内(现在依然)男女个个晒敷面膜照,甚至还有全裸出镜只为博一转发;紧接着,满屏尽是胖纸减肥品,某老板每天上电子称测体重的视频也被疯传;还有那么段时间,各种被剪的破铜黑丝袜……每天盯着朋友圈看刷屏状况,这段时间火什么也就略知一二;要是隔那么一两个月再看,指不定早已改朝换代。对于这样的状况,究竟微代理商们怎么看?以下试举两例:
案例一:玉婷 职业宝妈 微商龄:一年半
“最开始做的是韩妆代购,去年做了减肥的。现在的话就只做一个,不仅有面膜,护肤套盒、洗面奶、彩妆什么都有。对了,今年还卖过一阵子丝袜。”与绝大多数的宝妈类似,玉婷最初接触微商的理由也是因为宝宝。一下子全职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的她,刷朋友圈见里头各种卖货于是也加入其中。至于一开始选择韩妆代购,她的解释是“不用怎么拿货,都是上面代发。”说白了,不过是发发朋友圈。有订单了就转给发货方,自己赚个劳务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利润有限赚得太少——她开始自己拿货、囤货、发货。在各种品类间捣腾了一年后,她决定一心只做一个品牌,即她所说的“不仅有面膜,护肤套盒、洗面奶、彩妆什么都有。”除此外,该品牌还有姨妈巾,甚至接下来还将推出服装。
据她介绍,目前她只是该品牌最小的代理,但押金、囤货一个不能少,“升级押金还得交钱,满一年不做才退。现在基本上比较大的品牌都要交押金。”根据她给记者的截图,区代要求8000元保证金、20000元货款;分销2000元保证金、8000元货款;特约1000元保证金、3000元货款。至于她到底做得怎么样?毕竟一直来的投入并不大,所以也就没有大亏,“去年年底拿的亏了1000多。”至于目前手里的这个品牌如何,她没有给出具体的销售数据,但是一堆的压货倒是事实。
同一品牌,既卖护肤品又推姨妈巾,甚至还有可能出服装。完全不搭边的几个品类却都在一个品牌统领下,这样大的跨界该是一种怎样的即视感?是否会形成该品牌不专业、不专注的印象?对此,玉婷却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可以既卖护肤品又买彩妆,就不能再卖其他的?你要的我都有,再不用东一家西一家,这样不是很好?”另外,她告诉记者,目前代理的这一品牌是在去年7月份就推出的,既然能够存活这么长时间并不断推新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该品牌、产品的靠谱。
虽是如此,微商产品太过泛滥也让玉婷有不小的忧虑。以减肥产品为例,一会一个减肥梅子、一会一个减肥冲剂,这样的架势就跟大火的面膜不相上下。但这一类产品更具有应季特征,“其实就是一种爆款,只能火一段时间。”有言道,“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微商里的减肥产品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实际的情况是——“那些东西根本就不能减肥的,就让人多上几次厕所或者排泄更通畅。”对于减肥类产品,她的结论是:最容易快速捞一笔。至于微商品类泛滥的这一现象,“规范”成了玉婷的第一反应。越来越多的商品挤进朋友圈,让微商不再局限化妆品行业,一方面意味着这一渠道的价值不断提升,但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就免不了趁机拨乱的。“五花八门都说自己好,但顾客是懵的。小品牌来微商捞钱,钱一到手公司和人就再找不到。”碰上这样不道德的公司,代理商为不贴钱也只能一级一级地压货、一级一级地把钱赚回来。总而言之,在损害代理商、消费者利益前提下的赚钱,“这不是坑人是什么?”另外还有一个影响,要想微商的销售半径扩大就必然要将朋友圈增大到陌生人。然而,越来越多的产品让微商的代理门槛不断被拉低,“几百块也能代理一产品,每个人身边至少2—3个做微商的,肯定还是选择认识的人购买会放心些。”
案例二:小黎 全职微商 微商龄:八个月
去年底,小黎辞掉了原来的策划工作而专职微商,最近他又开始捣鼓起淘宝微营销。他坦言:“现在(微商)做得不好,我在考虑要不要放弃。因为我的兴趣也不在这里了,而且说实话我也不喜欢一些微商的做法。”
先说说他的微营销。其实不过一个淘宝店,提供诸如微信刷点赞、分享、粉丝回复、阅读量等各类服务。但据他透露,这个所谓的“微营销”不过一个幌子,说是说做各类有关微商的营销,但实质就是卖微信粉丝、公众号粉丝。“这个是僵尸粉不是真粉,是通过平台代理。有人有平台开发(粉丝),我做他们的代理卖出去赚差价。”之所以还兼职这个,理由在上。
事实上,目前小黎在朋友圈里卖的也就一个品牌、两个品类(面膜及玻尿酸)。至于其他什么减肥产品、姨妈巾、土特产等等,都没被小黎列入考虑范围。解释原因,他打趣地说了一句:“我不适合,我害羞。”其实,目前他代理的这一品牌里就有不少的品类,除面膜、玻尿酸外还有美白、防晒、卸妆等等。对于这样的状况,站在代理商的角度而言,拿多了压的钱自然不少;拿少了没价格优势。但从品牌的角度出发,“之所以推出这么多新品,因为选择性更多,而且这些品类都是有需求的。”无论拿多还是拿少,小黎表示必须得有个前提,那就是产品不能出问题。“一般选品牌我都会考虑公司实力、质量保证、政策支持,以及产品是否有特色、价格是否与自己相符等等。”针对公司的各种硬件基础,虽没办法做到实地考察,但是在小黎看来,品牌在网上出示的注册信息、资质认证、产品备案情况等等,都可以作为考察参考的内容。
虽然现在不是一门心思地做微商(更多指卖货),但从采访的回复不难看出他对微商这一渠道的肯定。“一提到微商很多人的反映是传销、违法、排斥,其实都是在带着有色眼镜。”譬如现在为人诟病的微商假货问题,小黎的看法是,无论美容院、专卖店还是淘宝店,即便是百货、商场,都曾有过这样的负面评价而并非微商一家独有,所以没必要将其放大化。又譬如说微商压货,“我就想问一下,现在的企业有哪个没压货的?如果有分省代、地代、市代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有压货?”他进一步说明,企业的最初发展阶段是以增加经销网点、增加出货量的方式为主。正因为如此,“先把量做上去、把网点铺好,再来做服务。因为,没有生存就不能发展。一开始的时候就不能以品牌的思维来运营,否则必然死翘翘。”在这样的发展轨迹下,小黎认为,企业在发展初期即便面临可能的有关价格、窜货等投诉也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一言蔽之,微商目前的状况正是因为它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另外,现在微商的一些做法比如尽可能地招代理,确实有点像传销。但是,就算是在线下的代理也大多数从零售开始,到了一定阶段才做代理。”小黎的意思是,无论是线下的盲目拓展网点还是线上的粗暴吸引粉丝,都是初期阶段积累资金的必要过程。
在微商品类大潮下,类似玉婷、小黎这样的案例并不少。他们入微商圈子的时间或长或短、品类经营兴许各有一套打法,然而他们都在共同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下一步该怎么走、何去何从?微商品类的大狂欢,看似是一种繁荣。然而背后,却有着各种的困惑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