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网销 » 正文

被消费的微商

发布日期:2015-07-06 10:06   作者申长伟
被消费的微商

  当年微博的走红带火了两个概念:自媒体和“注意力经济”。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联:自媒体的运作逻辑就是通过搏眼球来提升关注度,注意力经济则是指一切消费关注度的经济形态。数年发展,沧海桑田,当年的PC社交媒体已经成功嫁接移动端,各式各样的社交平台更是方兴未艾,微信是其中的一种——而对于微信,许多用户们的期待也远远超出了社交,而是扩散到人脉维护、资源整合甚至打造全新经济模式等多个层面。

  微商,正是基于微信平台发展起来的次生级产物。它本身不仅摸索出了一套运转法则,并因其在公众语境、商业模式发展等多个领域内无可回避的地位,被广泛地关注、探讨以及运用。

  由此,微商也成为了一种“注意力经济”。

  如果注意到当下众多与微商有关的新闻事件、报道、展会以及日化企业动向,便不难发现一种趋势:日化业内人士不仅在尝试着引进这一全新渠道,同时也在消费着微商所带来的关注度。

  几次行业展会,是最明显的风向标。

  年初的广州美博会,在琶洲展馆现场可以看到专门为微商品牌辟出的“微商馆”,即使微商馆外,其它地方依然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微商产品。虽然仍以面膜为主,其它诸如护肤膏霜等品类亦明显跟进。到五月份的上海会,这种趋势进一步显著化。之前业内人士广泛讨论的微商“品类大战”,终于变成了现实,而妄图通过代购几款面膜就笑傲微商的年代则是一去不复返了。

  就微代理本身而言,无论其能否实现良性的盈利循环,在宣传方面都可谓是不遗余力。所有微代理都在努力做宣传的后果,就是整个微商圈子的曝光度井喷式增长,“凡有移动互联网处,皆能谈微商”成为现实。敏锐的日化企业注意到,但是这种高曝光度对于品牌宣传而言都是一种非常大的诱惑。毫无疑问,发动起微代理群体的创富欲望,能够引发成本极为廉价的病毒式宣传,从而帮助企业将品牌知名度更广泛低扩散至消费群体当中。另一方面,传统企业亦寄希望于在游泳过程中学游泳,冀图重现思埠、俏十岁等品牌的神话,利用微商渠道达成指数级的销售额增长。

  然而这种对微商的消费注定不是一劳永逸,实际上,它的弊端早已显现出来,可谓是“成也速度,失也速度”。

  微代理们狂热的财富梦,近乎野蛮的宣传方式,在微信朋友圈中营造出一种相当负面的影响。关于微商的嘲讽怀疑开始在网络上蔓延,这种嘲讽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微代理们的逆袭冲动及身份认知,于是乎,一种几乎可以称为是语言暴力的鸡汤充斥于微信,微商问题也被进一步放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假货问题、三无产品、对商业模式的质疑,这些微商江湖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再次被推向前台,微商也变成了一个任人涂抹的小姑娘。试问在此情况之下,又有谁可以拯救微商?!

  或许,我们永远都不应将新生事物直接否定。同样,微商亦有着自己的试错机会。在微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闪光点是不应该被一概抹杀的。不可否认,微商拉低了创业的门槛,激发起众多新生代群体的创业激情。对于80、90后而言,创业、自由以及中国梦的诉求被空前提高,而微商则为其提供了一些可能性。在一种良性的发展环境之下,微商亦有望成长为一种符合“互联网+”要求的全新商业模式。

  其次,传统企业的加入,实际上也在改善着微商圈子的公信力与美誉度。与那些突然暴发的微商品牌不同,传统企业多是有着完整的线下网点,有做了十多年的老招牌,这种长期积淀所创造出的品牌公信力,确保了微商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比率,也净化了微商江湖的竞争环境。或许,随着传统品牌日益扎实地耕耘微商,诸如被央视曝光的“三无产品”、“制假贩假”现象可以得到遏制,而日化产业亦能最终走向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快车道。

  如果说传统企业贡献了信誉度与规范,其它专做微商的品牌也未必全部都是负面作用。不可否认,正是这些微品牌,首先发现了新蓝海,并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拓荒者。它们的短板是产品,长处则是熟谙互联网的规则,尤其是非常善于利用移动社交平台做营销,并且能够做好消费习惯引导作用。就人才梯队而言,微品牌运作者、第一批微代理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他们生活于这个互联网的世界,与之息息相关,并且正处于学习能力最突出的年龄段。与之相比,传统品牌无疑更易于被经验所限制,常常会下意识地用做线下的思路做电商(包括PC端、移动端两个部分)。举例来讲,当下无论传统行业抑或互联网企业,都会非常推崇“产品至上”的观点,然而传统行业作为的产品至上目前主要停留在产品品质、价格体系、售后相关服务等方面,互联网语境下的“产品”则是用以指跟产品交互、用户参与相关的一切事情。对产品的不同阐释,势必导致不同的策略,然而因为概念名称的偶合,却极容易令传统企业低估了转换思路的困难度。

  总之,每个有志于营造良性微商竞争环境的业内人士,都应看到微商已被过度消费的现状,并着眼于长远,探索其弊病的解决之道。微商固然短平快,然则营销决不当是语言暴力的轰炸,而应该趋于友好;微商产品固然可以优质高价、高附加值,但决不能以次充好;微商代理固然可以全民皆商,但决不能闭环流通却不到终端。

  微商是能够广泛发动消费者参与的便捷通道,却不应是某一群人仅局限于内部的麻醉与自嗨。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