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所有年龄层的消费者而言,彩妆产品的价格依然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除金砖四国以外,沙特阿拉伯、泰国、印尼、土耳其、智利、哥伦比亚等国家的美妆市场也迅速成长;
●总的来说,新兴市场的消费者更青睐驰名奢侈品;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美甲油消费市场,其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
●彩妆产品的功能性和时尚性仍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
彩妆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彩妆是多功效美妆品牌的探路者,比如BB霜,现在人人都在用。现在有点美容意识的消费者--尤其是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期望单个产品能够实现多种功效,无论这款产品是指甲油、洗发水还是粉底。这提高了产品创新的门槛。但更令人担心的是,它在压缩市场的总体市值。如果某一款产品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那为什么还要买两到三款产品呢?
护肤品领域受到的影响最为直观。抗衰老、爽肤、补水、防晒等等--彩妆产品也能达到这些护肤品中的功效。这种跨界竞争造成的损失已初现苗头。在西欧,护肤品全年的零售额(按固定的汇率计算)在过去五年里仅勉强增长1%。彩妆则进展的相对好些,但其增速也远未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在北美主要市场,该品类2014年的零售额增长了接近2.5%--这也是近四年里涨幅最小的一年。
价格因素
当然,市场的不景气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多功效产品的出现,也有外部经济压力的影响。然而西欧和北美地区2008年金融危机的余波似乎导致了DIY的再度盛行和彩妆销售的短暂繁荣(2009-2012)。当前的潮流是要物超所值,没错,多功效的品牌承诺货真价实,恰好顺应了这股潮流。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最新所做的名为“个人形象”的消费者调查(调查对象覆盖了16个主要市场的6000名线上消费者)显示,化妆品价格是到目前为止影响到底购买哪种品牌的彩妆产品的最重要因素。纵观这16个市场,大约有70%的受访者表示价格在他们的购物抉择里扮演了关键角色。能推断出价格对年龄段在15-29岁的消费者人群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其实对所有年龄层的消费者而言,产品价格都是主要考虑因素。
新兴市场的购买欲
彩妆界面临的并不都是坏消息。全球消费者在彩妆上的一周消费额在10亿美元左右,不少市场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除金砖四国以外,沙特阿拉伯、泰国、印尼、土耳其、智利、哥伦比亚等国家的美妆市场也迅速成长。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对高知名度美容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产品在过去要么经济上负担不起要么物流上无法实现。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在彩妆领域的最新全球消费者调研证实了这一数据。调查显示新兴市场的女性比成熟市场的女性更愿意购买有质量或荣誉证明的产品。调查称总的来说,新兴市场的消费者更加青睐高知名度奢侈品。
这些研究发现对业内人士来说并不新奇。也许令人惊奇的是尽管消费力收紧,购买欲仍是新兴市场消费潮的主要推动力。在拉丁美洲就有这样的明确证据,新中产阶级(尤其是在巴西)不惜一切地想要把他们喜欢的高档彩妆产品弄到手,尽管他们的消费力在减弱。实际上,这意味着消费者降级消费到普通类别,在普通品类里购买欲因素并不那么重要。
时尚侵袭
购买欲的驱动性在发达市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大时尚品牌越来越高的参与度更是让其火上浇油。像Burberry,Marc Jacobs,Jason Wu和Tory Burch这样的品牌也开始在化妆品领域频频露脸。他们是被化妆品相对较高的利润和这一品类(对新消费者,通常是年轻的不那么富裕的消费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市场价值所吸引。
位于伦敦的Burberry Beauty Box里的美甲吧于2013年开业,购物者可以用iPad试用不同的甲油颜色。这种电子化的创新大受欢迎(尤其是对游客而言),并且已将化妆产品变成Burberry发展最为迅速的业务分支。现如今Burberry的时装秀开始在网络上直播,展示化妆品效果的机遇影响深远。随着一键在线购物的迅速发展,消费者能够快速买到T台模特所使用的化妆品。
美甲油的崛起
化妆品对很多时装品牌来说还相对新鲜,但可以说它是比香水更好的搭配。毕竟对很多女性来说,唇膏的颜色和衣服下摆边的颜色同等重要。而且,对于没法购买昂贵的设计师服装品牌的消费者而言,彩妆是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名品尝鲜方式。
特别是美甲类产品,它们已经凭借自身实力成为最流行的时尚饰品--这种趋势在全球销售数据中显而易见。美甲产品在2013年全球彩妆销售中属于重要的增长领域:按固定汇率计算,其零售额攀升了9%,而唇膏和睫毛膏则分别增长了6%和5%。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2014年暂行数据显示,美甲油的表现有望再次超过唇膏。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美甲油消费市场,其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
功能性和时尚性将是彩妆业在2015里的两个大的推动力。但是品牌所有者要留心品类竞争。品牌的功效性越强,消费者就越会将它们奉为标准。即使外围市场条件得到改善,多功能性也必然会降低受影响品类的增长率。小众品牌也需要留心观察时装店铺。时装品牌相对于整个市场市值来说仍然表现低调,但是他们增长飞速。他们在销售一线也有大量创新,这全都是为了创造充满创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