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一季度日化上市公司的年报已经出炉。几次重组未果的索芙特终于交出一份扭亏为盈的答卷,而两面针同样以一份亮丽的业绩报告一扫去年众多媒体对其主业不兴的质疑。当然,去年几经波荡的上海家化依旧一览众山小。在相宜本草和安婕妤冲击A股市场失利之后,拉芳国际再次向A股市场发起进军。当然,人们也早已忘记了曾经在A股市场年年绩优的活力28。
在日化产业的布局里,洗化可以说是本土企业的招牌产品。无论是曾经的白猫,活力28,还是现在的立白,雕牌都是行业里独领风骚的品牌。在最早的日化上市公司里面,活力28,白猫乃至奇强,可以说都代表了这个行业的真实水平。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业绩显示,2011年,活力28实现营业收入7200万元,向稻花香集团上缴广告宣传费及利润144万元,摘掉多年亏损的帽子;2012年,营业收入接近9000万元,上缴广告宣传费180多万元、利润150万元,累计实现公司积累400多万元。
但今年2月27日稻花香集团发布通知,“荆州活力二八沙市日化有限公司清算工作已依法正式开始。已张贴在公司人事科,劳动保险和工资发放至2015年2月28日,请各位员工与清算组对接,迅速办理相关手续并领取经济补偿。领取经济补偿金的有效时间为2015年2月27日-2015年2月28日,逾期请自行到稻花香集团办理。”稻花香方面3月17日的《回复函》说:稻花香集团于2007年11月12日与湖北天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租赁经营协议》,租赁期为30年。至今已投入5000万元,由于原有机器设备老化、生产工艺落后等原因,导致品牌效应和市场份额逐年下滑。截至2015年2月28日,公司累积亏损67,789,591.34元。鉴于公司生产经营严重困难,公司股东于2015年2月12日决定解散公司并清算,并于2015年2月13日向荆州市工商局荆州开发区分局办理了清算组备案,并依法成立了清算组。8年过去,如今,“活力28”再次陷入困局,面临解散和清算。如若成为现实,那么活力28这个曾经家喻户晓,闻名东南亚的品牌将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曾经洗衣粉行业龙头的白猫集团,命运似乎比活力28要好一些。在与和黄集团重组之后,尽管还是局限在地方区域销售,但好歹还是一个地方上的强势品牌,虽然与其曾经的地位相去甚远,但起码没有生存的危机。当然,今天的白猫已经不可能代表着国内洗衣粉行业的最高水平,尽管它的技术水平曾经是一流的。
而作为南风化工出产的奇强洗衣粉,曾经一度因为原料优势,以其低价迅速风靡整个中国,但随后被更低价的雕牌杀了个措手不及,从此开始步步退缩。今天,奇强基本上已经沦为地方品牌,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风采。当然,就更不必说传化化工了,传化洗衣粉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也许在它的大本营还能看到它的踪影吧。
今天的洗衣粉行业,立白和雕牌这两个双子星座已经成为国产品牌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山。但他们至今为止还没有上市。一度两家企业都曾传出上市的消息,但事后,双方都以时机未到而宣布作罢。对于这两家企业而言,整体上市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必要,公司的现金流也足以支撑企业正常的运行。
上市就意味着要有更高的成长率,对于目前这两家企业来说,要想有更高的成长率,也许只有拓展其他行业,这样的尝试已经在企业进行,但新的行业能否迅速的成长现在看来还需要漫长的时间,这不是说上市募得资金就能解决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与其盲目的扩张不如稳健的发展,毕竟走到这一步,任何一个大的举措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上市,也许最终也是拿一个品类单独运作罢了。
而对于日化行业的另外一个品类牙膏来说,两面针曾经是一个辉煌的代表。去年三季报时,换帅、重组后的两面针,业绩并未明显改善。2014年三季报显示,两面针净利润亏损1.2亿元。然而今年4月2日两面针发布了2014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1.87亿元,同比增0.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0.91万元,同比增长151.78%。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去年12月份,两面针曾公告表示,董事会拟授权管理层在2014年剩余时间里择机按市场价格出售不超过1700万股中信证券股票。两面针去年12月份出售了1000万股中信证券,获利约2.58亿元。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两面针2014年的净利润立刻从盈利近2200万元,变为大亏1.77亿元。早在2012年,两面针就卖1498万股中信证券获利1.18亿元,接着2013年又卖了1732万股中信证券,获利1.49亿元。统计也显示,两面针2012年净利润1677万元,而非经常性损益合计9676万元;2013年净利润101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9亿元;2014年净利润2191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99亿元。
从2013年换帅和宣布回归日化主业、推出中药消痛系列牙膏看,两面针要实现经营性盈利,就是想依靠牙膏业务。牙膏最近一轮的消费升级高潮是在2010年前后,两面针2013年5月再次推出30-60元的中药高端牙膏,与品牌培育期已过的云南白药牙膏竞争,难度很大。
资料显示,2005年云南白药牙膏销售收入为8000万元,到2009年已达5.74亿元,2010年更爆发增长至10.35亿元,之后不断增长,到两面针推出高端中药牙膏的2013年已是19亿。忙于多元化的两面针却忽视了主业。两面针2004年上市时牙膏业务2.93亿,在营收中占比过半,2007年起不断萎缩,2012年滑落至0.77亿元。即便推出高端中药牙膏的第二年(2014年),两面针品牌牙膏销售收入也仅1.06亿元,不到总营收的10%。曾经的本土牙膏第一品牌两面针,如今国内市场占比已不到1%。
除去佳洁士、高露洁、黑人这些外资品牌,近年来,本土企业的牙膏品牌也发展迅猛。倩采公司生产的牙博士牙膏产量已达1.5万吨,薇美姿公司生产的舒克牙膏2012年的销售额已近6亿元,去年,君联资本还对广州薇美姿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进行了数亿元级别的注资。市场传闻,舒克牙膏也正密谋上市。想来,当这些新势力在资本市场真正崛起之时,牙膏市场才能真正有其代表的上市公司出现。
在今年,上海家化最近公布的2014年全年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2014年营业收入达53.35亿元,同比增长19.38%,而净利润为8.98亿元,同比增长12.22%。如果剔除这一年对旗下天江药业股权改变所需提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上海家化2014年的净利润较上一年的实际增长达到21.61%。早在去年年初,贝恩咨询就帮助上海家化进行经营战略及品牌架构方面的调整,并将上海家化重新定位为“综合性日化企业”,对不符合这一定位及过于小众的品牌停止投入乃至慢慢剥离。
而今年公司举行的第一次新品发布会上,经过品牌调整后的旗下六大品牌-六神、佰草集、美加净、高夫、启初、家安均发布了2015年的春季新品。这也是上海家化聚焦于“5+1”品牌战略后,这六大品牌的首次公开亮相。某种意义上讲,上海家化算得上A股市场真正意义上的一只化妆品股票,虽然它最早是因为六神而被人熟知,不过佰草集的成功使得上海家化迅速成为行业标杆。而将近50亿的销售额也绝对使得它有底气来面对这几年行业的新贵,如百雀羚,相宜本草,自然堂,丸美,美肤宝,珀莱雅等等。而这些新锐目前上市的迹象虽然偶有显露,但至今还没有明朗的结果,A股市场期待他们的加入。
总体来看,目前A股日化上市公司已经远远无法代表现在日化市场的实际,除了上海家化以外,其他的公司基本处于亏损或者重组的境地,又或者主业早已从日化转移。而随着国家对企业上市政策的放宽,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目前日化企业进入A股主板市场赶上了好时机。当然,上市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和更大的发展,如果上市之后盲目扩张,或者业绩立马来个大变脸,上市又有什么意义?难道资本市场就是这么容易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