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市场 » 正文

高端洗护之困:同质化是个“拦路虎”

发布日期:2015-06-05 09:50   作者杨嘉
高端洗护之困:同质化是个“拦路虎”

  高端洗护在遇冷吗?未必。但是这块被业内专家和媒体所看好的“温水区”却始终没有真正地沸腾起来——一方面,搏击高端洗护的品牌和厂家越来越多,宣传和促销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在终端市场,始终未能形成同等的回应。或许残酷点说,似乎有点剃头挑子一头热。

  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是被业内屡屡诟病的高端洗护现状。作为一个由外资品牌带入中国的概念,国内高端洗护的发展主要集中爆发于近几年。在初入市场的情况下,难免会将外资高端洗护作为学习或模仿的对象。然而毕竟不用于大众洗护,大部分的高端洗护始终未能挣脱大众洗护的局限和影响,从而找到一条真正“高价值”的道路。

  众人抱团“无硅油”

  在如今国内市场一众宣称无硅油(也包括外资品牌)的洗发水中,美涛算是这股潮流中较早的尝试者了。2013年年初,美涛即推出一款无硅油洗发水。不过由于没有将其作为主打概念,宣传力度也不够强,因此了解的人并不多。

  真正花大力气普及无硅油概念并将其作为核心卖点的,当然非环亚集团的滋源莫属。作为一个新生的高端洗护品牌,滋源于2014年上市,即花了4亿元,承包了各大卫视、网站、热门节目的广告,对无硅油概念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很显然,滋源之后,“无硅油概念”彻底火了。现在回家看电视,抑或是上班的楼宇电梯,都能看到许多无硅油概念的洗发水,其中不乏一些国际大牌。比如说丝蕴、施华蔻等等。事实上,一罗列就发现,不仅这些品牌,巴黎欧莱雅、卡诗、潘婷、伊卡璐等等,都已加入“无硅油”大营,与国内的滋源、伊诺思等一决高下。

  对比就会发现,这些以无硅油作为卖点的洗发水品牌几乎都属于高端洗护阵营。而这些品牌,至少占据了高端洗护的一半以上。作为一个在国际上,尤其是日本极其盛行的概念,无硅油却在这两年才在中国火起来,并且突然在某一时间宣传者众,难免不让人怀疑有从众之嫌。

  既然是同一个概念,或许存在细小的差别,然而并不能掩盖其同质化的本质。这不得不让人深思,一窝蜂的背后,除了利益的驱逐,有多少是真的在无硅油领域做出突破?在这样一群蜂拥而上的品牌中,是否存在蓄意模仿却徒有其表的不良品牌?

  创新不分疆界。当“无硅油”被高端洗护抓住,成为撕开高端市场缺口的利剑时,所有的品牌都应当明白,别让模仿束缚了创新的脚步。当无硅油市场成为红海,同质化的到来时,消费者不买账或是不知道怎么买账,那么拖累的是整个行业的脚步。

  奇葩的伪创新

  高端洗护脱胎于大众洗护,而大众洗护又是一个极其成熟的行业。就功效而言,去屑、柔顺、黑亮、修复、滋养等都有集口碑与功效的代表性品牌,因此高端洗护在盛行之初,便有着一定的创新难度。不少品牌将重点放在原有功效的深度延伸上,对有需求的消费者来说,也不失为一种高端护发体验。其中的代表品牌便是优妮,其宣称的“沙龙级护发体验”便抓住了同类大众洗护功效性不足的痛点。

  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就会有很多奇怪的东西冒了出来。譬如早年的防辐射唇膏、情感面膜等等。行业内将这种“以创新之名,却无创新之实”的创新称之为“伪创新”。

  在高端洗护市场,这类情况并不鲜见。譬如所谓专为盘发而生的洗发水、固体洗发水、女神洗发水等等。作为宣传的噱头,确实很吸人眼球,但是仔细一看,只是噱头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创新内容。以某款声称为“有机固体洗发水”的产品为例,实际上就是洗发皂,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除此之外,个别高端洗发水的“高端”更是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最让人诟病的莫过于宝洁旗下的沙宣,仅以“升级版包装”为由,就把价格提高了20%~40%,勉强跻身“高端”行列。欧莱雅也推出了巴黎欧莱雅专业美发,不过只是从专业线简单地转向日化线。高端之路如此平坦,难怪会有品牌蜂拥而上的壮观景象。只不过到了买单环节,那就要看消费者自身的选择了。

  无论是抱团“无硅油”概念,还是一些基于概念、包装等的伪创新,毫无疑问,对曾被行业所看好的高端洗护来说,没有真正的创新,没有真正的“高价值”,就将只会是停留于“价格”上的高端,那么最终损害的仍然是高端洗护产业本身。

  而对国内的高端洗护来说,在大众洗护已经相当成熟,并且与外资高端洗护发展时间相差不远的情况下,也许该更好地正视自己,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为反超赢得时间和机会。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