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马明看来,化妆品行业是一个有关美丽的事业,而他,在这条美丽事业的道路上走了近十年后,依然不离不弃,甚至更为热爱了。作为日化人,他重情义甚于金钱;而作为代理商,他明知压力山大,却依旧热情饱满、干劲十足。
在与其接触的过程中,记者最大的感触就是叹服其对待工作的坚持和严谨,同时,在代理商这一“夹心饼干”备受争议之时,他勇于寻求突破,直面这一角色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做好眼前事。
起早贪黑啃客户,一年有360个工作日
马明,大连水秀名门的大家长,浸淫行业近十年的日化人,他真正开启代理商这一新的征程是在2011年11月1日。那时候,他已受聘于一家日化企业多年,本想着就这么放弃,转行,家人也颇为赞成。然而,犟脾气的他并不肯轻易放手,于是,他不顾家人反对,顶着再出发的重重压力,开始了他在美丽事业的新征程。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努力,他有了自己15平米的办公室,随后公司面积扩展至200多平米,而今年还将有所改善。重新开始后的他,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除了之前自己所积累的行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他几乎没有主动去动用过在上一家公司所积累的人脉资源。甚至,他还因此被之前的客户误解。无疑,起步阶段的事业最是折磨人,而马明以踏实待之,他说,公司客户绝大部分都是自己一点一点啃下来的,一百多家日化店都是他一步步拿下的。“啃客户”,这是一种很形象的说法,既让人了解了谈客户的难度,同时又表明了他的艰辛。
在跑客户期间,所谓的冷眼相对那都是家常便饭。一个月里,马明大概只有四五天时间留在公司,其余时间,不是在跑客户就是在跑客户的路上,亲力亲为,对于新客户,他至少要跑8次,有时候一个礼拜去两次。
作为公司的一把手,他为什么总要亲力亲为?马明告诉记者,尽管公司的员工都想兄弟姊妹一样,会尽全力去工作,但是,市场的一手资料一定要自己亲自去了解、去掌握,也只有这样,对于具体客户、具体门店的动销方案,做起来才更有底,也更接地气。
对于谈客户,马明也自有自己的一套,直爽的他一般都是直接把产品的拿货价报给客户,然后再将公司的花销供出,“我只挣8%,你要我挣就合作,你不要我挣就别合作。”这话一撂下,他便不再多说。因为他的事必躬亲,也因为他这种豪爽不含糊的性子,他和客户之间的相处十分和谐,大都称兄道弟,成为要好的哥们。他说,一般客户来大连办事,不管多忙都会给他打电话,“哥,在不在公司?我在大连,来望望你。”
在大连水秀名门还有这么一个有趣的事儿,以马明为户主,公司上下15个成员都被列入公司的“户口薄”里,根据工龄大小以兄弟、姐妹互称。马明多次强调他们是一家人,及时有时候出现工作失误,马明都是以严厉的大家长的身份出面,“我这些家人们,打不走、骂不跑。”去年年底,马明家里出了点事情,年底他给员工发了工资后,竟然有不少员工又将自己的工资给打回来,并表示十分理解马明的难处,而自己并不急需那份工资。
说到此,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男人,话语里竟也透漏出几分柔软。或许是怀揣着对这十多位家人以及其身后的大家庭的责任,又或许是自身对于这份事业的坚守和激情,马明就像一个陀螺那般每天不停运转。一年365天,他只有春节休息几天,其余时间都是早上5:30—6:00起床去公司,7点30左右他就已经梳理好了昨天的工作、布置好了今天的任务,晚上要么就是陪客户喝酒,12点才睡,即使不用陪客户,他也要工作到9、10点才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坚持,他说,这是一种病,没法儿治,想要对别人有所要求,就得先对自己要求严格。
做桥梁,对大区经理“动手”
代理商是一个颇为尴尬的角色,正如大家所熟知的,上压下挤的夹心饼干。为此,行业内也兴起了代理商转型的潮流。在这场争先抢后的转型战中,有的代理商摇身一变成为品牌商,也有人不再给别人“养孩子”,自己开店了,也有在原有角色上多元发展增加“保险绳”的。总之,在这股浪潮下,代理商都开始谋求更好的发展,不论以何种方式,这是生存与发展使然。
同样,作为代理商,作为处在这样一个尴尬位置的马明,他也意识并感受到了这样一种压力。对于他的转变,记者觉得更多的是一种优化。他依然站在代理商的位置上,依然固守住原本的江山,不过,综合代理商与品牌方、终端店的关系,他决定从这种关系上入手。
曾经有听过这样的传言:渠道的扁平化将直接淘汰代理商。这只是传言,准确来说更趋悲观。在众多压力与传言之下,马明决定整合品牌方与终端店,即跟厂家联手起来、跟加盟店老板联合起来。近日,马明就与一家公司进行相关方面的合作洽谈,马明觉得,厂家可以撤掉相应地区的大区经理,其具体事务皆有地区总代以分公司名义来接手处理。
他觉得,大区经理介于公司与代理商之间,在信息传递与政策下达等方面,拉长了整个运行环节,且人员费用提高。而代理商直接与厂家接洽,能够使得相关资料、政策能第一时间下达,且代理商能更准确滴把握市场现状。把中间步骤省略,不论是对于厂家、终端店还是代理商本身来说,都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做法。因此,马明极力提倡这样的方式,至于以分公司名义存在的代理商公司,运行照旧,员工工资还是由代理商来负责,不过厂家可以以发奖金的方式给予员工一定的补贴,这样一来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谈及此,马明说,刚刚起步的第一年,那时还很浮躁,并没有将厂家和加盟店真正连接起来,“那时候桥还没有修好”。作为代理商,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桥梁,能够连接桥两端的厂家与终端店,同时又能与之相处和谐。
他把每一个员工和客户都当做家人来对待,重情义。当然,其对待员工的严格也是让人十分惊讶的,他在公司成立了两只促销团队,平均每人负责20家客户的客服工作,大型活动举办时,大伙儿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平时,他们便分布在各个区域的客户店里,协助工作。他经常在市场上跑,对于给客户提供的大都是思想、观念,他说,一些门店的销售上不去,既要改变自己也要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就比如,之前大受欢迎的买送已经让消费者感觉麻木,那这时候就应该改变策略,与顾客处哥们、做朋友,让他们觉得来店里不只是来购物,也是来大哥大姐家“望一眼”。也正是这种有序的运作、这种观念的更新,公司的销售业绩逐年上升。
作为水秀名门的大家长,马明说,我从来就不是避重就轻的人,如果有问题、有困难,永远不要选择逃避,更应去面对、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