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对于雷军的钱,我们更需要他的经验与智慧。”
雷军入股御家汇后,御家汇CEO戴跃锋如此对外界表示。
以低于10%的股份入股,并且还亲自出任董事,雷军对御家汇及其背后的面膜产业可谓青睐有加。诚然,在万千面膜品牌之中选择了御家汇,说明后者也确有其独到之处。网上风闻为取得雷军投资团队的支持,戴跃锋准备了15分钟的PPT,然而只用5分钟时间对方即拍板决定合作。与雷军的合作不止为御家汇插上资本的翅膀,更是获得雷军所代表的研究与资源为之背书。然而,说服雷军需要5分钟,下一步如何开展、并取得相应成就,又需要花费多久时间呢?一句话,雷军的“经验与智慧”,究竟能帮助御家汇取得怎样的发展?
戴跃锋并未向外界透露更多信息。然而,分析当前已经明了的情势,实际上亦能揣测一二。
戴跃锋强调御家汇将以小米手机为榜样,争取做成面膜业的小米。众所周知,小米手机取得成功最显著的一个原因,即是在果粉当道万种披靡的情况下,牢牢把握住了消费力不足的消费群体,并将自己的市场群体定位为中端价位的发烧友爱好者。在这一清晰定位基础上,小米手机可谓极尽能事,将“中端市场的手机发烧友”这一群体进一步明晰化,无论工业设计,抑或硬件跑分,均给人以优质印象。除此之外,通过独有的小米系统,以及非常具有排异色彩的粉丝社区文化,小米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进而横行互联网。
归纳其要点,一则是注重产品,二则是调动用户参与性,交互做得好。
反观戴跃锋,亦向外界透露出如是观点:传统销售,核心竞争力是商业模式;互联网销售,核心竞争力是产品。
换句话说,难道对御家汇而言,只要做好产品,商业模式便不重要了吗?非也。互联网销售之所以敢说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可以搭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扁平渠道,通过这种扁平渠道,进而有力地强化品牌符号、增进情感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产品”并非闭门造车,只管研发不搭渠道;恰恰相反,这是要培养一种更为进化的“商业模式”。所谓做面膜界的小米者,绝非只着眼于小米手机创造的销售神话,更在于揣摩其所引发的文化狂欢:在产品同质、成本高企、利润趋薄的艰难环境中,打造一个辨识度强、品牌忠诚度高、并且极有可能升华为全民热议的新闻事件的这样一个面膜品牌。与此同时,正如之前人们所讲的那样,小米不止是一部手机,更代表着一个平台,代表可以搭载多种赢利点的财富共生链。面膜作为快时尚消费品,是否也能达成类似的赢利态势呢?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戴跃锋本人对此是极为乐观的。因为戴跃锋曾向外界传达过所谓“肌肤可穿戴设备”的研发计划。
观看御家汇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发现,戴跃锋2006年获得“御泥坊”面膜授权代理,2008年返身上购,开始注意整合产业链,到目前已经全资拥有御泥坊、师夷家、花瑶花、小迷糊四个品牌,主打品牌御泥坊,更是号称“互联网第一面膜品牌”。此外,戴跃锋还透露2016上市的计划,并将业绩目标定位超20亿元。而目前御家汇所创造的销售额里,移动端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有理由认为,抢滩移动电商,布局线下网点,极有可能成为其两大发力点。反观雷军近两年来的投资方向,移动电商与O2O也占据着极为耀眼的位置。戴跃锋本次借助雷军的资源、经验与智慧,是否也将与移动电商、线下布局方式由极大关联呢?戴跃锋表示,御家汇接下来的发展策略,将会持续压缩传统投放渠道的广告费用,重视口碑营销。所谓“口碑”营销者,自然跑不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网点两方面的发力,而目前最符合人们信息接收习惯的,自然少不了移动端。统计数据显示,御家汇目前已经通过手机淘宝微淘、微信及自主研发APP与客户连接,其中御泥坊微淘单号的粉丝量就接近300万。通过运营这些移动端口,御家汇的口碑营销或许也是大有可为的。
作为互联网行业风云人物,雷军正如马云一样,其本人的动向即有可能预示着一些行业风向。本次原本是御家汇吸引雷军的投资团队,也被更多地解释为“雷军进军面膜行业”。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单是吸引到雷军的注意力,就为御家汇制造了足够的话题性,甚至将其代入更为宽广的视野之下。
就传统日化行业而言,近来的发展足以向我们显示这个行业拥抱互联网的潜力与可能性,不管是陆续在PC端刷新销售记录的强势品牌,还是借助微商迅速崛起的后起之秀,实际上都表明行业本身是极有可能搭载互联网+的顺风车的。就此而言,御家汇吸引雷军的注意还只是个开始,未来有望吸引更多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竞争者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