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微商挖出了一个淘金时代,那么同样的,微商也牵出了向淘金者卖水的人。一众微商大会、论坛、自媒体、大咖等等,即是证明。然而在这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传统企业。之所以同样将其归入卖水人之列,原因还在于,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传统企业转入微商战地,是在听闻或目睹微商巨大财富后才有的转变,并非最初的掘井人。不仅如此,他们的涉足微商还只是将其作为补充渠道,而并非一门心思地扎进微商的游戏里。至少,传统企业中为了微商而放弃原有百货、商超或CS等传统渠道的,至今未有所闻。
又或者从时间节点看,第一批微商品牌俏十岁、思埠等正嗨时,传统企业、传统品牌还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上走着原来的路子。倘不是这些微商品牌的迅速崛起,传统涉水微商的动作兴许还要慢。另外,有言“传统品牌发展了几十年,代购也存在了两年多,为什么直到去年底才开始大规模涉水微商,这明摆了就是跟风。”总而言之,传统企业是先看到了微商的钱,才走起了微商的路。
传统企业的介入,究竟在微商这一财富链当中做了什么?
持保留意见
在一份经传统转型的新晋微商品牌宣传文案上,赫然标着这样三大项的支持:推广支持、销售支持、服务支持。仔细看来,所谓的销售支持无外乎清货制度、数据库备案、防伪及追踪码等等。同样,在推广及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也与其他品牌尤其对成熟微商品牌而言无异。如果将这些制度、举措等归为传统企业的旗帜鲜明的“特色”,有微商便要反对之。即便不是强烈的否定却也是要持保留意见。
在记者所采访的微商中,更多的人认为,无论是在价格的制定还是营销推广方面,传统品牌的转型更多是在跟进成熟微商品牌,鲜有能够引导微商的案例。理由是,“真正开始整顿微商的企业,必须是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不然他们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传统品牌中能真正做到“一定规模”的为数不多,自然难以牵头微商之势。换而言之,即便有再大的线下市场,倘若微商市场没办法产生大走量那也是枉然。先生存再发展的前提下,“都没有量、没有业绩,怎么整顿?把自己整死还差不多!”
然而即便如此,传统企业、传统品牌闯入微商领域,依然在有形无形中作用了一把。这一点,也是微商们毋庸置疑的。事实上,经由传统领域转型微商的企业、品牌,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微商的品类、品项。伴随产品的流通,更专业的护肤技巧及产品知识也得到了推广、普及。当然,更显而易见的一点是一定程度的品牌知名度、公信力。而最关键的一点,产品质量的保证。甚至有微商直言不讳:“(微商品牌)凭空做一个品牌出来,扔了就扔了,一点都不担心。传统企业家大业大,牵连就大很多。”
不再亦步亦趋
因微商而勃兴的(包括各类微商大会、微商自媒体、微商大咖等在内的)服务链,全冠以“新事物”应该是争议不大;转型后的传统品牌更多是在亦步亦趋也并非没道理。但是,却不能就此而忽视了传统品牌于微商所引起的触动、改变。
传统企业做微商,似乎就会引起下意识的认为,认为肯定会模仿已成熟的微商大牌。然而自2015年开始,传统企业也在插上自己的镖旗,且这镖旗不限于价格的制定、订货会的放利,还体现在营销、推广等全方位上。以价格为例,最初的俏十岁、天使之魅等面膜品牌,其官方的零售价都在200元以上甚至接近300元。当然,这样的价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空间和幅度。但能把五片装或六片装的面膜价格飙升至此,确有惊诧的理由。事实上,微商品牌在价格策略上普遍偏高。而传统企业转型介入后,有将其定价降低的,甚至有直接标榜“国民”的。部分虚高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的回顾,让微商产品更为落地,也让微商这一行为重返其商业本质。包括上文所提出的一点,传统企业的转型让微商在品类、品项上更加多元化,也更具日化色彩。再者,一个很简单的对比。在微商品牌的订货会上,企业方更强调形式、注重经验分享;而经由传统渠道转型的则少分享,更多以展示实力、着力政策等方面为主,相对言带有更多线下传统模式的习惯。
韩束微商CEO陈育新曾坦言,在微商这一领域尚未出现可供参考的、规范化的品牌案例。但倘若以销售状况做依据,2015年一月份销售(指回款)将近3亿,“(这个数字)代表零售额将近8到10亿”的韩束微商无疑能算得上成功转型的传统企业。据陈育新透露,韩束针对微商进行了系统化的创新,包括开发微商专供产品及就产品品质、售后服务、物料配送、团队培训等推行的规范化运作管理等,给一众微商品牌尤其是传统品牌提供了借鉴。有关韩束这一点的影响,记者并不在意做太多考证。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传统品牌的转型着实为微商的良性发展注入了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