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雷军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演讲时曾提到:“小米未来5年将投资100家智能硬件公司,小米模式是完全可以复制的。”此言一经外传,有雷军背景的一些公司争先恐后地叫嚣自己是“XX行业的小米”。固然小米模式是不能否认的经典,但时间长了,此类标榜只能逐渐沦落为笑谈。
而日前雷军旗下顺为资金亿元投御家汇,并真身出任公司董事,在其投资生涯中属于罕见。一时间,各种新闻材料竞相出现:雷军很看好面膜这个行业;御家汇要在面膜行业复制小米模式;御家汇计划2016年A股上市等等。
姑且不论其中有多少是在造势、借势,但模式这个东西,如果一成不变的看它,就是刻舟求剑了。不过就从面膜行业复制小米模式而言,御家汇做起来还真是有点难度:
风口之别:十二级与九级
回望五年前,2015年的中国,移动手机互联网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画面是这样的:手机系统和软件成熟了,安卓系统进入2.0时代了,app悄然火起来了,输入法、天气等软件流行起来,ROM和刷机爱好者形成一定规模了。这和今天的面膜行业有点类似:传统渠道下沉、电商火热、微商渠道兴起,蚕丝质地成为厂家追逐的对象,人们使用面膜的习惯已经得到培养。
显然,和当初的移动互联网一样,如今的面膜行业同样是风口,但风口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2010年小米公司成立时,市面上并没有特别强势的产品。移动和联想的OS都不理想,点心OS刚成立,谷歌退出了中国,微软的kin项目也不理想,手机用户正在经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换代,苹果、HTC价格居高不下。小米1发布之后,就像一场春雨浇灌了这个干涸的市场。
而反观当下,虽然面膜很火热,但最负盛名的384蚕丝面膜材质仍来自日本且不断缺货,韩国、日本、国内大牌面膜都已经向全渠道发展,面膜的价格竞争早在去年便已拉开序幕,三大渠道中的传统渠道、电商渠道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而微商渠道仍不太明朗但敌手众多,互联网思维做企业已基本普及。
因此,对于御家汇来说,虽然凭借御泥坊品牌在电商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想要在面膜领域复制“小米模式”,第一个难点便是环境。
内核之别:轻量型与传统型
分析小米模式的成功原因,不难找出一个关键词:轻量型。
在小米模式中,从生产到组织框架都是属于轻量型:
生产上是代加工、零库存、零准备时间、按需生产,将一切不必要事务外包出去,不投资工厂;而组织框架则是采用扁平的组织架构,要做的事情几个部门的头头当场拍定很快便推行下去,很少开会,很少把时间花在无效的开会上。
这放在今天的化妆品企业上来说,是很难实现的一件事。我们来看一下御家汇:
从实际情况来看:御家汇与淘宝网、天猫商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一号店、当当网、乐蜂网等全国一百余家主流网上商城都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全资控股御泥坊、师夷家、花瑶花、小迷糊四个护肤品品牌,拥有自有B2C平台汇美丽化妆品商城及多个自主研发的数据系统,2014年,在湖南邵阳总投资一亿人民币的观光生产基地已投产使用。
很显然,虽然是电商公司,但御家汇却始终带有传统日化行业的影子。想要轻量型,是不现实的一件事。互联网时代,一切仍要求快,想要复制“小米模式”,御家汇需要理清身上的“包袱”才是。
营销之别:激进派与保守派
许多人认为小米模式成功的最大因素是其营销手段:粉丝经济和饥饿式营销。要在这方面分析其模式与面膜行业的区别,我们必须明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米的粉丝经济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呢?
小米的粉丝,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消费者,而是整个产品的参与者。这与最初一批铁杆粉丝在泡BBS交流如何玩手机,之后在产品上市后成为忠实的拥趸者有关。
手机是集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通讯设备,各种消费者对其提出的意见都可以作为综合参考,并可在产品改进后迅速检测是否得到接纳;但面膜却有很大限制性,流行的面膜无非是补水、美白、保湿等若干功效,功能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在粉丝经济层面缺少建立基础。
第二个问题:按照小米手机的价格,能挣多少钱?
硬件上可能亏本,但小米的核心在于其MIUI手机系统软件,在于装机数量,一量有了足够的粉丝用户,掌握了移动端入口后,盈利都不是问题。
反观御家汇,定位于都市中的小资女性,戴跃锋也曾明确表示过暂时不会去做高端产品。
其成本显然要比手机成本低得多,但如果靠低价或者免费送正常装产品来吸引粉丝,仍然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其一在于,周围竞争对手太多,有可能送出去的产品只是在为别人培养用户群;其二在于,送产品出去之后,新的盈利点没有手机那么有针对性。
第三个问题:饥饿式营销能不能用于面膜行业。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御泥坊的面膜像小米的手机那样卖,排队等号的人能有多少?作为电商企业出身的御家汇,最看重的就是产能和物流两方面:记者曾听闻御泥坊已经准备好了未来30年的“御泥”材料,并主打扩大自己的物流仓。显然,这和饥饿式营销是相驳的。
人员之别:老男人与大男孩
抛开雷军,小米的其他7位创始人也都各有背景特色,强大且互补。这里,我们要关注一个点:小米的8位创始人平均年龄为43岁。而小米最初的一批员工,平均年龄也都不低,因创始人人脉,初期的团队的人主要来自:金山、微软、谷歌、摩托。虽然相互之间差异很大,但结果证明,只要大家都本着做成事的态度,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
这批人有足够的能力,且足够拼命。因为年龄都不小了,也很可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搏了。各路人马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搞成一把大的。从老板到四十来岁的老将,再到多年经验的网络老兵,都有一种强烈的去做成一件大事的愿望。这个真的很难得,上下同欲者胜。
而记者了解到,而今的御家汇,拥有员工500多名,平均年龄为25岁,这么一大批年轻人聚集在电商、微商领域是好事,证明这个领域受到了年轻人的关注。然而当一家企业企图以一群平均年龄25岁的员工去复制小米模式,做到面膜中的“小米”,显然是行不通。
一来因为25岁的人正年轻,他们还有很多尝试的机会,因而他们没有孤注一掷的狠劲;二来他们工作没有过多的顾虑,没有养家糊口的担忧,进入这个行业要么是为了兴趣、要么是为了尝试,很少有25岁的年轻人把当前工作看成终身事业;三来他们没有足够成熟到能够站在战略层面上考虑问题,也没有能够洞悉市场先机。员工属性的差别导致小米模式复制之难。
打造面膜行业的小米模式,只能是一场空谈。但是如果在面膜行业学习小米模式,也不失为良策。
其实,从各种媒体报道中不难看出,戴跃锋一直将雷军看作自己的老师。早在2013年,戴跃锋本人在公司的年会上就表示:要学习小米,少投广告甚至不投广告,专注产品,将更多的资金投在供应链升级方面。
而此次和雷军合作,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对于御家汇、对于面膜行业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谁也不能料到未来的发展究竟朝向何方,但是能有合作总归是好的。同时,记者相信老男人与大男孩的合作,会激起市场的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