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商如猛虎,上有俏十岁、思埠,下有90后小鲜肉轮番上演励志神话。随着传统线下品牌逐步“上线”,在微商布局上,要不要动用传统渠道,传统能否做好微商的疑问不绝于耳。
那么,传统渠道走微商,究竟利弊几何?根据日前记者多方得到的意见汇总,对于传统渠道而言:走微商仅是看起来很美,具体操作依然困难重重。
看起来很美
关于传统渠道走微商,无外乎是追求现金流和拥抱移动互联网大势。
而“上线”品牌找传统渠道做微商,设想却很美很伟大:
其一、传统渠道本身拥有几十万会员,这是优质粉丝,将会员发展为粉丝乃至下线,看起来顺理成章;
其二、传统渠道依托实体,可现场体验,有信任背书,这是天然优势;
其三、传统渠道在物流和售后上更具保障。
听起来,似乎传统品牌做微商,不找既有的传统渠道操刀,即是莫大的损失。而事实情况果然如此吗?
观念难转变
“代沟,就是我问老爸菊花台怎么样,他说没喝过。”与其说传统渠道做微商,首要面临的问题是思维上的转变,不如说,是几代人之间的代沟。
目前日化传统渠道的掌舵者多以60、70后为主,而微商群体和目标消费者则以85、90后为主。
经历过饥饿、下放、文革、插队的60年代生人,是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在70后的心中,股票、IT占据了重要位置;而在许多60、70后眼中,85、90后们则是被宠坏的新新人类。
这种代沟恰如,当王健林跟马云豪赌一亿,关注实体与电商及万达的未来,其88年独子王思聪却更乐意在微博谈论明星八卦,并高调宣布其择女友标准为胸大。
曾有河北某TOP6代理商在谈及微商时,如此阐述他心中的迷茫。“我觉得朋友圈就是用来社交而非谈生意,如果有人为了卖货给我,加我微信好友,我会觉得动机不纯,进而心里抵触,更不用说买了,但我闺女就有在朋友圈买面膜的经历,不同年代人的观念真的有差异。”
而观念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让60、70后转变思维,去融入90后的微商群体,进入他们的世界,更是难上加难。
很多名企在招聘时,更倾向于应届毕业生而非熟手,因为后者一片空白,更具可塑性。
雅顿微商全国总代,福建最具影响力的传统代理商之一,泉州美杰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宏认为,做微商同为此理。
“微商面对的是一群截然不同的群体,跟传统渠道的打法区别很大。你很难下结论,一个在实体披荆斩棘者比一个90后全职主妇更擅长做微商。相反,在实体有一定成就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固有思维体系,很难被改变和重塑。当雷军的互联网思维被无数人研究,你想就此说服董明珠去做互联网,难度显然很大。所以在微商渠道的布局上,我们宁愿选择一张白纸型的,更容易接受微商的思维,而非传统大佬,在实体与上线的挣扎中进退两难,左右摇摆。”
鱼与熊掌难兼得
如果说,让一个60、70后拿起手机,发朋友圈面临的是技术、观念的扭转,那么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则是利益的平衡,触动了实体的根基。
洪宏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雅顿微商的团队构建仍以专业微商为主。面对实体走微商的“天时地利”之说,洪宏觉得更像是水中月,镜中花。
“实体做微商,首先会面临主导人的选择问题。以店为例,如果是单店,就不用纠结,店主本人做,但这样并不出量。而如果是连锁店,是自己操作还是店长操作让很多连锁店老板纠结。自己操作会显得舍本逐末,分散自己经营实体的精力,观念上短期也难以转变,而店长操作则会带来人员流失的隐患。当店长发展足够多下线,成立了自己的微商团队,很可能离职专业做微商了。微商的进入门槛和忠诚度都极低,这对实体本身是一种巨大的人员冲击。”
而对于将实体会员转变为微商消费者,西安都市丽舍化妆品连锁机构微商部负责人王可松明确表示,不会拿实体冒险。
“我们成立了微商部,运营了半年,淘汰了大部分微商品牌,准备逐步退出微商板块。”
问及原因,他表示,“微商产品乱,周期短,大部分微商品牌通过层层渠道圈钱,而非做品牌。实体走微商,发展也比较滞缓。我们的微商和实体是平行的两条线,微商找专业的微代理团队运营,并没有涉足实体,更不会去发展实体店会员,这个风险我们担不起。”
王可松表示,“实体会员是店内多年信誉积累的成果,不能成为微商的试验品。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对实体的信誉会造成极大伤害。”
还有部分百强连锁对做微商普遍心存抵触。“我们不懂微商,也不擅长,做好自己本分的东西就好了。”但他们并不反对优质微商产品下线进店。
显然,“实体几十万天然粉丝”之说实在是一厢情愿。事实是,绝大部分实体店并不愿意拿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信誉当微商的试验品,这个风险,他们担不起。在擅长的实体与看不清未来的微商之间,几乎没有人愿意舍本逐末。
传统渠道操刀微商,仅是看起来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