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微商到底是怎么做的?真能挣那么多钱?”
“就是……(此处省略1000字)”
“就这样?肯定不行!迟早得死!”
这是一个微商品牌运营总监和一个传统经销商之间的真实对话。
渠道之殇、乱价之痛……自诞生之日伴随而来的先天不足,让微商反复为人诟病,然而就如360控股集团战略顾问胡隽说的那样,“微商站在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的风口,不以某个人说好和不好而改变。”而且入年以来,记者也观察到微商圈里的一个新动向——以面膜为代表的大批微品牌,开始进军实体店。
案例一,多渠道布局
江韶明,是微商面膜品牌朵丽卡的全国总代,据他说,朵丽卡已经开始着手布局线下渠道,目前已在广州、武汉实验推进,下一步重点进军沿海大中城市。
问及这样做的原因,江韶明直言:微商虽然发展很迅速,但是它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地,接一下地气,布局实体店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线上、线下多渠道布局,对品牌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据他所言,他朋友圈里的很多微商都已经开始做线下了,就像思埠控股幸美一样,很大一部分是看上了植美村在线下的丰富资源,微商产品在空中飘久了,始终是要落到地上,接下地气。但是这个落地,还是要有个度,而他对这个度的把控,主要来自于对价格的管控。
“如果你给实体店的价格过高,就会导致一些微代理商会想方设法把货流到实体店里去;如果价格低,微商渠道的底层代理可能又不好卖货。”江韶明说出了自己的顾虑,“纯粹的微商品牌若真要在实体铺货,还是很检验品牌方的控价体系的,我们现在广州、武汉的试推广,就是要寻求线上、线下结合最好的那个度。”
江韶明还认为,微商与电商不同,缺乏一个独立成熟的平台和管理体系,朋友圈的销售,只要有货人人都可以做,品牌方很难监控,很容易导致产品泛滥。如果和实体店结合,并找到价格把控的点,一方面可以增加品牌的宣传,让微代理感觉有实体店保驾护航,更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以有比较、真实体验产品的卓越品质,这样,微商的发展可能会更健康稳定。
案例二,纯形象展示
一手扶持开了几十家实体店;整个云南实体店数量超100家;全国品牌专卖店500多家;全国各类有铺货的实体店数量累计1000多家。
这是卡丝云南总代彭子瀛给记者的一组数据。
虽然微商圈里一向特立独行的卡丝时有惊人之举,但是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线下布局,我们依然忍不住要问,卡丝究竟意欲何为?
“我们不为卖货,只求形象。”彭子瀛的回答让人瞠目结舌。
这么大费周章,却只是个摆设,着实令人费解……
说起这个,彭子瀛给记者讲起了服装品牌皮尔卡丹的成功营销案例——皮尔卡丹刚出世的时候没有产品,只有广告,整整一年的广告轰炸,大家都知道了皮尔卡丹,却不知道皮尔卡丹究竟是什么,谜底揭开的那一天,皮尔卡丹西服面世,一天的订单量就突破了10亿……
卡丝现在做的就是用活生生的实体店去轰炸消费者的视觉,把品牌形象植入消费者心里。
彭子瀛说,卡丝从来不在知名媒体、知名节目投放广告、做冠名,而是把这些资金投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线下实体店,让更踏实接地气的线下实体店把精彩的卡丝带到消费者身边。
据彭子瀛介绍,卡丝的实体店都是各地代理自发建立的,已经遍布全国的角角落落,而且还在快速发展中,从城市到农村,从专卖店到日化专营店再到各类服装店、香奈儿专柜、超市、精品店、潮流实体店等等不一而足。
案例三,应邀“进店”
和卡丝、朵丽卡从微商一步步成长起来不同,卓碧泉在进入微商之前已经在线下风生水起地经营了6个年头。
“我们把微商渠道的产品拿到实体渠道销售是应品牌代理之邀。”卓碧泉微商运营总监罗林馨告诉记者,“其实现在传统代理对微商的普遍心理依然是又爱又恨又怕,爱它有钱赚,恨它抢生意,怕它任务重,但是逐利是商业的本质,最终他们还是想和微商们分一杯羹。”
由此看来,微商产品“进店”可不是微商们剃头挑子一头热!
对罗林馨来讲,因为本身拥有这些线下资源,他们和单纯的微商比起来,微商产品的落地就显得更加容易,而且对江韶明担心的价格问题,她也表现出更宽松的态度。
据她介绍,他们实行的是双价体系,即一个市场价(零售最高价)、一个微商价(零售最低价),所有的渠道,不论电商、微商、实体销售的线上产品都围绕这个价格区间灵活波动,你可以选择卖高价,也可以选择卖低价,全由你的销售策略决定,但是一旦超出这个区间,公司就会出来制裁。对于实体店价位高,微代理货源回流实体店的问题,罗林馨也认为要交由市场来管控,如果微代理可以找到这样的实体店,达成成交,那就是市场的选择,品牌方不会主动干预。
如今,他们的微商产品“进店”了,用她的话说,消费者见得到产品,可以试用,既提升品牌形象,又增加销量,即便消费者最终没有购买微商产品,也很有可能带动他们实体店其他产品的销售,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预期几何式倍增的海量微品牌没有出现,反而迎来了一股强大的“进店”潮,看来这群飘在风口的微商们,真有点累了,想要落地走上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