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日化也开始流行一个新词——降维攻击。
欧莱雅渠道下沉至三四线CS渠道,怡亚通以资本运作的方式收割整合,俏十岁、思埠以一年十几亿的速度疯狂扩张……这些,都是对传统企业或商业模式的一种降维攻击。
在上述案例中,最新鲜热辣的微商模式,对日化行业传统模式的影响巨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以微商模式为例,通过与传统上游品牌方的对话,来探讨传统日化企业在新形势下的所思所虑。
市场体量大 传统企业无需恐慌
虽因暂时看不清微商这套全新规则,整个行业或多或少弥漫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困惑与不安;但与行业中下游因生存空间被压缩而普遍焦虑不同,上游日化企业对这套新玩法持积极态度的不在少数。
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圣婕化妆品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圣婕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海波。作为传统日化企业的代表,陈海波明确表示对此并不担忧。他说:“微商的量外界传言很大,但就目前来看,微商虽然很热门,相对于整个传统渠道以及电商来讲,实际上其体量仍很小,而且整个(日化)市场很大,所以不会对传统渠道有实质上的冲击。”
正如陈海波所说,虽然自微商出现以来,就普遍传言这个渠道有着惊人的生产与销售量,但实际上,即使排除宣传形成的水分,这个渠道的容量究竟有多大,目前仍无法估量。目前这些热销的微商品牌,显然还远远没能达到占领绝对市场份额的程度,或仅属冰山一角。借用陈海波的话来说,就是“传统渠道的商家们,大可不必惊慌”。
积极拥抱新规则、新玩法
那么,目前究竟有多少传统企业开始拥抱微商?圣蜜莱雅总经理成金波告诉了记者其对于行业的观察:“我觉得积极拥抱的,排斥的都有,而思想比较开放的已经在做了。”
圣蜜莱雅就属于“思想开放”的这一批,于去年8月就开始筹备、10月份正式进入微商渠道。谈到圣蜜莱雅进入微商渠道的原因。成金波认为,这个渠道更贴近消费者,有助于企业快速地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获得对产品意见的反馈。微商的优势不仅是口碑,更重要是能够更快捷、更直接地为消费者提供价值。而传统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即企业和终端中间,隔着多个层级的代理,势必令企业对消费者的了解缓慢,很多工作难以做到位。
此外,成金波认为,微商将为企业带来更良好的口碑。“现在的消费者有大量碎片化时间,喜欢在社交工具上交流、分享,尤其是90后顾客,爱分享。所以,微商这种做法,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价值,也能大大增加品牌的口碑。”
而圣婕公司在其2015年战略规划中,微商渠道的开发也已占到了20%的比重,与电商同时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占比40%的CS渠道。
陈海波曾表明自己对微商的坚定信心,他尤其指出一点:传统企业是自己为产品做宣传,而微商渠道是使用者为产品做宣传。“使用者的宣传,要比厂家做口碑宣传威力大很多。这也是我对微商有信心的原因之一。”所以,陈海军认为虽然现在微商渠道仍不够规范,在微商经历洗牌期后,会把真正专业、有服务理念、有信誉的微商产品沉淀下来,终会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
传统企业与微商角力之优劣
虽然在市场份额的角度我们能够明确,微商暂未能动摇传统的日化生态,但既然同为上游生产方,竞争终究是存在的。那么,传统品牌进军微商后,与在微商渠道成长起来的微商品牌的角力中,哪个将更占优势?
“纯微商品牌对微商渠道的规则比较熟悉,短期来看会较占优势,但中长期来说,传统品牌肯定更占优势。”陈海军说。
他认为,传统品牌有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和忠实消费者。对于微商规则和玩法,经过一段时间熟悉之后,也可以掌握。但传统品牌在产品开发、内部运营和营销手法上,都比新兴微商更成熟,所以从长远看,传统品牌更具优势。
除了大批传统企业已经积极投身微商大军,我们不能忽略那些仍处于观望中的企业。对他们而言,在观望的过程中,最担忧的其中一点恐怕莫过于:不参与就会被时代淘汰吗?是否一定要顺势而动?
成金波认为,是否要进军微商渠道,与企业的经营特点有关,“比如有些企业做电商就是做不好。行动之前,要考虑企业的资金、团队、技术等,是否足够支持企业去开发这个领域。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却执意去做,反而会伤害企业根基。而有条件的企业,进入新的系统则是拓宽渠道,当然更好。”
陈海军则表示:“说淘汰为时过早,毕竟微商体量还未达到很大的规模,传统品牌不做微商很大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不知道微商前景,也无法预判对现有渠道的冲击程度,所以会相对保守,会观察一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就会给那些敢于尝试的、最先吃螃蟹的品牌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也就是说,传统品牌不去做微商,未必就会被淘汰。但因其对微商抱有足够信心,所以他认为这是传统企业用以赶超竞争对手的良好机会。
可以看到,微商对传统企业的冲击不在于对市场份额的抢占,微商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快速、服务贴身、与消费者联系紧密这些方面,才是对传统品牌造成冲击的关键。所以传统品牌暂时不进入这个领域,未必会对生存造成影响,但显然有可能错失一个竞争的机会,错失一个新的拓宽自身体量的渠道。而无论是否进入这个渠道,在从商的方式和理念上,多参考微商模式,在经营上更贴近消费者,是传统企业可以学习的地方。
通过与行业人士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业界担忧较多的微商对市场的“分流”问题,其实属于渠道中下游的考虑范畴。对于日化上游品牌方而言,微商的出现,为其增加了一个新的营销渠道,为消费市场扩容,所以微商对其“降维攻击”一说恐怕不能成立,反而可以理解为新的维度,给予了上游企业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可能性,提供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