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12日,一则关于本土化妆品连锁巨头娇兰佳人全面开放加盟的报道在日化朋友圈发酵,两天后,远在伦敦的蔡汝青亲自撰文回应此报道。不论细节出入,在有一点上毫无争议:娇兰佳人在2015年会大力开放加盟,启动其万店计划。
2015年1月29日,娇兰佳人第1000家店在广州天河开业,并对外宣布,其万店新征程正式开启。
这并非个案,西南王金甲虫在2014年重启加盟,并放出“零加盟费”、“百万元无偿现金扶持”以及“公司总部不占任何股份亦不参与利润分红”等极具诱惑的加盟砝码。
这一连串的事件似乎预示着,2015,本土专营店或将迎来加盟春天。
急速扩张的背后
我们不禁要问,大连锁们为何不约而同地急着扩张?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10年前,在商超、百货等主流渠道被外资牢牢把控之后,日化专营店成了哺育本土品牌的摇篮。自然堂、珀莱雅、美肤宝等本土品牌的主要销售在此渠道完成,并以此为基石,渠道向上,布局全渠道。
曾经,专营店似乎专为本土品牌而生,较之商超、百货的主流地位,专营店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被外资品牌所忽略。这几年,随着专营店业态的成熟,这种格局显然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外资巨头开始把眼光投向了曾经忽略的这块领地。
2013年,宝洁首次向中国化妆品专营店推出定制品牌“海肌源”,并把代言人首发仪式放在洛阳色彩促销现场,开启宝洁的专营店格局。虽然不到一年,海肌源就遭遇屈臣氏末尾淘汰,成为专营店鸡肋产品,进而夭折。但这并不能阻挡阻挡宝洁进一步对专营店抛出橄榄枝。
2014年11月8日,在四川金甲虫的19周年庆典上,宝洁旗下品牌OLAY代言人林志玲亲临现场助阵,被视为宝洁专营店示好的另一大信号。
专营店连续十年的高增长和其在三四线市场的高渗透率,让更多的外资巨头开始对其重视。
2014年9月22日,欧莱雅全球高层到四川成都下店考察,安巩现场表示,未来欧莱雅集团将更关注专营店渠道的发展,将其作为重点开发渠道,并在政策商有一定支持。
资生堂更是以悠莱、泊美等下沉到专营店。
这两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衍生出了电商、微商等多种业态,但无论渠道如何多元化,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体验和服务的当下,实体的重要性无可替代,专营店以其化妆品专卖的属性显示出其在专业和服务上的独特优势。
显然,日化专营店日趋凸显的渠道重要性正是大连锁们纷纷加速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加盟,正是扩张的最快途径。
专营店集中度趋高
多年前的手机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今的手机市场,三星和苹果占据了全球过半的市场份额。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这种趋势在当下的日划专营店亦日趋明显。近几年,单店或小连锁的生存状况日趋维艰,区域市场地头蛇的现象日趋凸显。记者在东北、山东及河南走市场期间,这种区域特点都非常明显。
“在未来,专营店业态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竞争力弱的单店和中小连锁将被淘汰出局,而大店会以加盟或与资本对接的形式,加快扩张速度。”南京百分女人蔡德水如是分析。
河南碧云天总经理张煜东表达了类似观点,“加盟可以让连锁的影响力快速覆盖到更远的区域。在碧云天体系里,乡镇店基本都以加盟为主,这些店更需要专业连锁为其提供支持和指导。”
而保定东大孙树贵曾表示,东大的加盟是顺其自然的。“很多乡镇店或单店的生存越来越难,加盟东大能保障他们的利益,所以有时候我们没有刻意去招加盟商,但他们会主动找上门来。”
当单店、小连锁生存越来越困难,背靠大树好乘凉,不失为避免出局的一种选择。这,也会促进连锁店加盟的步伐。
品牌直供降低跨区障碍
近几年,品牌直供被越来越多地关注,更多品牌开始对大连锁实行直供。这对跨区连锁来说,无疑是最大福音。
“一个地级或县级区域市场的容量毕竟有限,要想进一步辐射,终究是要跨区的。跨区最棘手的就是品牌问题。在未实行直供之前,首先要同新区域代理商协调。这是连锁跨区发展的最大障碍。”张煜东告诉记者。
盘锦董氏·玺美采购总监白利富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董氏已经从盘锦跨区沈阳、大连,目前董氏体系的绝大部分品牌都已经实现直供,为跨区经营扫清了品牌障碍。
蔡德水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对大店实行直供,加盟的条件将更加成熟,速度也会逐步加快。
在蔡德水看来,经过十年沉淀,很多大连锁已形成标准化管理,具备整店输出的条件,一部分大连锁已经在加盟领域探索多年,具备一定的积累和沉淀,随着品牌直供的常态化,专营店将迎来加盟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