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营销 » 正文

国内化妆品市场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15-03-26 10:15   作者李向阳
国内化妆品市场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的美容化妆品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大块,一是以基础洗涤类产品(如香皂、洗衣粉等)为主的产品结构,二是个人护理型产品(如洗面奶、膏霜等)为主的产品结构,三是以化妆类产品(如口红、香水等)为主的产品结构。据业内权威人士分析,目前外资品牌已占中国化妆品总销量的近60%,而销售额却占到近90%。具体而言,高端个人护理型产品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把握,并在消费市场上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而化妆类产品则形成外资和国内品牌平分秋色的局面,基础洗涤类产品则由国内品牌掌控。值得注意的是,宝洁、欧莱雅国际化妆品巨头已经开始发力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大举逼近中低端市场。

  细分市场状况

  就化妆品细分市场来讲,护肤品仍是第一大品类,婴童和男士洗护超越行业增长,洗护发产品竞争稳定。护肤品是国内化妆品行业第一大品类,2013 年销售额1 314 亿元,占整个化妆品行业销售额48%,过去10 年各大品牌持续对消费者的宣传指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护肤品的使用完成了由“启蒙—习惯—个性化需求”的进阶,随着众多国际品牌的进入以及业内企业间产品的推陈出新,整个护肤品品类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速。中国的护肤品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入,护肤品前4位品牌的集中度为39.79%,市场集中度比较高,这是由护肤品行业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该行业没有很强的技术和渠道壁垒,较容易进入,因而品牌间竞争激烈。在全国整体护肤品消费者中,接触频率最高的是滋润功能(86.4%)、美白(30.3%)功能的护肤品,消费者平均每周使用8次。滋润系列的护肤品涵盖各年龄段的消费者,需求美白功能的消费群体从20-40岁的年龄段也有比较大的需求。

  婴童护理依然是化妆品行业中增速最快的品类。受益于消费者对婴童洗护品类需求的增加以及各品牌新产品的大力推广,2013 年婴童护理全年销售额近100 亿元,同比增长16.5%,占整个化妆品行业 销售额4%。

  此外,男士洗护也已经成为化妆品行业增长的一大推动力。随着80后和90 后年轻男性消费者对个人清洁护理的日益重视,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切入男士洗护品类,各大品牌对消费者的教育与普及也反过来推动了男士洗护用品市场的快速成长。

  洗浴洗发品类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作为基础品类,洗浴与洗发产品在国内大部分城镇地区基本完成普及,开始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未来增量将主要来自人均消费的提升以及产品对农村地区的进一步渗透,2013 年洗浴与洗发品类销售额为 185 亿元与 446 亿元,占整个化妆品行业销售额 7%与 16%。

  彩妆基本完成在一二线城市的普及,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欧美日系品牌减速,韩系品牌快速增长,本土品牌正在崛起。

  国内30年来化妆品发展概况

  30年来,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中,人们思想解放、观念转变。化妆品不在是奢侈品,而成为人们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美化生活、保护身心健康的生活必需品。庞大的消费群体、广阔的消费市场,拉动了化妆品生产快速发展,形成了化妆品市场的繁荣景象。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政策,催生了化妆品企业的改制和创新。1985年后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三资”企业应运而生,集体企业仍占有一席之地,国有资本逐步淡出。现有生产企业3 400余家,不仅数量增加,企业规模扩大,素质大大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三资”企业的进入,带来了先进技术、精良设备、著名品牌、新产品和新原料以及高科技人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推进了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速度和国际接轨的步伐。

  1983年,据全国具有化妆品生产的18个省市统计,仅有生产企业70家,全行业只有护肤、护发、清洁、彩妆美容等20多个大类品种,当年工业产值5亿元,出口创汇710万美元。

  2013年全国化妆品销售额2 030亿元,产品大约有2万余种,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琳琅满目。据市场调查,各类产品占销售额比重为:护肤类占40% ~ 50%、发用类占30% ~ 40%、彩妆类占10%、香水等其他小类占3 %左右,基本上可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消费层的需求。据海关总署统计资料,2013年化妆品进口量7.4万t,进口额16.1亿美元,出口量43.7万t,出口额22.0亿美元。2001年之后,近10多年来,每年平均出口额的增长率在30 % 以上。30年来全国化妆品生产销售额增长见图1。

国内化妆品市场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广东来讲,广东是全国最大的化妆品生产大省,产量占全国70%,其产值年增速达25% ~ 35 %,其中出口总值年增速也达到20%。国内规模以上化妆品企业总计360家,其中广东省占据130家,超过1/3。而且部分广东规模化妆品企业在全国均有销售或者生产基地,种类和市场已经辐射全国。据不完全统计,日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几个省市,仅就化妆品行业来讲,获证生产企业为2 500余家,其中广东1 600余家,江苏240余家,浙江340余家,山东80余家,上海220余家,占到全国3 400余家获证生产企业的75%左右。上述地区包括香精香料、化妆品、牙膏、洗涤企业获得驰名商标的总数历年累计数为46个,其中广东占到20个、江苏4个、浙江4个、山东2个、上海16个,占日化行业75个获证数的61.3%,发展前景可见一斑。

  化妆品进出口情况

  2013年,化妆品完成累计进口额15.12亿美元(占41.11%),同比增长12.36 %;合成洗涤剂完成累计进口额13.29亿美元(占36.13%),同比增长8.42%;香精香料完成累计进口额6.8亿美元(占18.47%),同比增长11.63%;肥皂完成累计进口额1.09亿美元(占2.96 %),同比增长5.1%;牙膏及口腔清洁用品完成累计进口额0.49亿美元(占1.33%),同比减少5.23%。2013年我国进口化妆品比重主要集中在法国、日本、美国和韩国等地区,分别达到5.72亿美元、2.76亿美元、1.88亿美元和1.42亿美元。其中自加拿大和韩国进口增长最快,分别达到81.97%和51.63%,自日本进口均较2012年有所下降,达到11.7%。化妆品进口占比见图2。

国内化妆品市场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从出口方面来看,2013年出口比重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及浙江等东部地区。其中:广东完成累计出口额17.85亿美元(占33.47%);上海完成累计出口额8.33亿美元(占15.63%);江苏完成累计出口额7.81亿美元(占14.64%);浙江完成累计出口额7.56亿美元(占14.19%);以上4地完成出口总额占全国的78.68%。主要日化产区中,天津2013年实现40.15%的高速增长,其他省份增速排名靠前的是湖北(同比增长23.44%)、广东(同比增长17.42%)和山东(同比增长16.65%)。2013年化妆品出口比重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分别达到5.67亿美元、1.59亿美元、1.53亿美元和1.30亿美元。该产品对澳大利亚、阿联酋和新加坡的出口在本年实现了较快增长,分别达到14.67%、9.06%和8.18%。

  未来发展

  综合国内外情况分析,预计2014年全年中国日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 200亿元人民币左右,较2013年增长约9.4 %。可以看出,未来五到十年,我国的日化行业尤其是化妆品子行业将迎来一轮稳定且快速的黄金增长期。在这个时期,经历多年激烈竞争而发展起来的本土日化品牌,有望获得比过去更加有利和更加迅速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外资品牌占80%,本土品牌仅占20%,相信10年之后,本土品牌占比有望提升到35%以上。

  从当前国内日化的竞争格局看,未来最看好化妆品子行业,化妆品子行业消费者需求多样,品牌忠诚度较高。中国人的肤质与欧美人相比有很大不同,国内各个地方的人群肤质也存在差异,对化妆品的功能诉求不一样。所以,更贴近国内消费者的本土化妆品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挖掘消费者的诉求,采用更容易被国人接受的中草药配方,发挥本土智慧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像上海家化的六神、佰草集、美加净,伽蓝集团的自然堂、美素,相宜本草等,都是本土品牌的成功代表。

  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化妆品行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基础品类步入稳定增长阶段,婴童护理、男士洗护等新兴品类保持快速增长、电商渠道占比逐年提升、基础品类竞争格局稳固、外资继续主导国内化妆品行业,本土品牌份额逐年提升、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升级。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