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市场 » 正文

2014,面膜走过的这一年

发布日期:2015-03-20 09:34   作者杨嘉
2014,面膜走过的这一年

  对面膜来说,2014年既是平凡的一年,亦是不平凡的一年。平凡在于,美即之后,传统渠道仍未出现表现特别抢眼的品牌;不平凡在于,微信朋友圈燃起了面膜火,锻造了俏十岁、黛莱美、奇迹、天使之魅等一大批微商面膜品牌。

  年初,美即正式被欧莱雅集团收购;“384”缺货蔓延整个面膜行业,更多类型的膜材得以翻身农奴做主人;年中后,朋友圈面膜成为行业高频词,并因此而刷新了一个品牌的成长速度。2014年,面膜行业有哪些变化,这正是本文需要讨论的。

  面膜类型:面贴膜仍是主流,水洗膜前景大

  面膜行业经历了几年的高增长,市场规模已经上百亿。早在2012年,面贴膜在面膜界的市场份额就已经占到70%以上,如今,这一面膜类型仍然是当今主流。不过随着清洁型功效的泥膜大力兴起,似乎有望将水洗膜的比例提升到较为可观的位置。尼尔森数据也表明,水洗膜的市场份额将会在20%的基础上继续提升。

  石家庄瑞朗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则表示非常看好水洗膜的前景。他认为,以面贴膜如今五六百个品牌在争夺这一市场的现状,面贴膜已然成为市场红海,相对来说可挖掘的空间并不大了;另一方面,2013年,面贴膜市场出现了一批比较强劲的品牌,诸如草舍名院、容园美等,但2014年有类似表现的品牌并不多。

  而泥膜方面,目前比较知名的品牌就是御泥坊和膜法世家。御泥坊是线上品牌,因此线下的泥膜市场仍然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是他非常看好这一趋势的原因。以他接手的膜法世家为例,如今市场贡献已能占到瑞朗商贸的一半以上,每月出货量50万以上。

  膜材:384缺货,新膜材翻身

  年初的384缺货疑云久久不散,没曾想膜材市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以此而带动了不少膜材的翻身,如385、果纤、天丝等面膜材质。不过不得不提的还是生物纤维面膜。

  在美博会上,生物纤维面膜以一句“可以吃的面膜”广告赢得了不错的人气。相比无纺布,它的材料更天然,膜材更具贴肤性,被不少欲走高端路线的面膜品牌相中。宠爱之名、奥洛菲、洁宝都推出了生物纤维面膜,且价格不菲。以姬润为例,其生物纤维面膜最高接近90元一片,均价在198元一盒(一盒三片)。

  姬润品牌事业部总监古富华曾对记者表示,生物纤维面膜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膜材天然,并且具备良好的贴肤性,细腻程度是普通无纺布的500倍,其强大的吸附能力能最大限度地促使精华被吸收。但是,这种膜材相对应的问题便是成本较高,仍以姬润为例,其生物纤维膜材由椰子肉发酵而成,普通的面膜价格基本承受不起。

  奥洛菲的成功激起了不少欲走高端面膜路线的品牌对生物纤维膜材的关注。这一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膜材”似乎被赋予了高端的使命,成为众多品牌的争抢点。

  渠道:传统渠道平稳,微商渠道崛起

  2014年,面膜在传统渠道的表现有点乏善可陈;虽然仍然在增长状态,但并没有明显的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大书特书的,自然是朋友圈面膜了。

  由俏十岁引领的朋友圈面膜风潮至今还在发酵,随着众多线下品牌的加入,这一渠道将势必成为下一阶段各品牌的争夺重点。据记者所知,除了根植微信的朋友圈面膜品牌外,线下品牌如魔力鲜颜、韩束、珀薇、奥洛菲等针对微信渠道推出了面膜。

  发展至今,朋友圈最引以为豪的价值之一便是一手捧起了俏十岁、思埠集团这样的面膜巨擘,同时也助力了一批传统的线下品牌如韩束等,走上了迅速致富的康庄大道。

  关于朋友圈为何成为面膜的“重灾区”,有不少专家分析过原因。一来,面膜相比其他护肤品,属于易耗品,更具备快消性;除此之外,消费者对面膜的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新生品牌;同时,面膜具备较快的效果反应,是绝佳的晒图帮手,容易引起跟风效仿。

  品牌:品牌化运作加强,功效创新成为重点

  尽管每年仍有数十上百个品牌加入面膜大军,但是无可置疑,经过几年的沉淀,面膜行业正在不断地趋向理性与成熟。先富起来的面膜品牌在打好市场根基之后,普遍开始注重品牌化运作,同时加大了研发力度,力求在功效上实现创新。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05年到2014年中国面膜的专利申请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近两年,更是上升速度加倍。其中天然、美白和抗衰老是面膜行业主要的技术研发趋势。

  尽管在功效上,保湿、美白仍然是当前面膜的主流。不过,对于有着更好基础、更高发展需求、寻求功效差异化的面膜品牌来说,功效的创新就势在必然。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当属以做面膜起家的洁宝集团,其董事长周金平表示,今后将把销售额的8%投入到研发里面,并接洽了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顶尖化妆品研究所所长,计划以股份制形式,用三年的时间组建出一个300人以上的高级研发团队,打造出“中国最好的研发中心”和“国家级实验室”。

  2014,面膜走过了这一年,其仍然是淘宝和天猫美容护肤类目的搜索及成交量的老大,仍然在护肤品市场有着不容置疑的地位。微电商的崛起为面膜创造了另一种可能,当它成为众多面膜品牌的掘金重地时,已经证明了这一渠道的成功。那么对于接下来的2015,我们就更有理由期待它的表现。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