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在护肤市场已相对饱和,彩妆市场还未迎来更高速发展势头的情况下,面膜市场的火热则显然令众多企业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增长点。但如今面膜品牌林立,市场是否也已趋于饱和?面膜行业还能迎来更高的增长点吗?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上游品牌方似乎对面膜仍持较为乐观的看法。
品牌方眼中的面膜市场
记者问及珀薇品牌销售总监徐华如何看待2015年的面膜市场的时候,徐华用三句话对这个品类进行了总结:1、本身发展存在未解决难题的企业会死得很快;2、新进入面膜市场,在行业沉淀不够久的品牌基本都属于第一类;3、只靠低价倾销,不好好做终端,不好好沉淀的,很快会消失。
他认为,2014年是洗牌年,已经把面膜市场“洗”得差不多了,有价值的品牌自然会沉淀下来,而缺乏实力的品牌很多都已经被市场刷了下来。不过,他还认为,在2015年,洗牌的状态仍会持续大约半年时间,市场依旧存在一定的乱相;直到今年下半年,面膜市场才会真正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较为规范的阶段。他还指出,这两者的分水岭大概出现在7月份前后。
记者对其明确到月份的预判感到好奇,为何能够作出如此细致的判断?徐华告诉记者:“2014年洗得差不多了,但其实还未完全结束,所以2015年上半年仍会继续乱,因为‘快死的还剩一口气’。”而对于时间的预判,徐华表示:“主要以7月为分界线,因为5月上海展会是一个节点,新品牌会在5月展出。渠道、终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力,新品牌在展会上招不到商,熬两个月就死了,(所以大概到7月就会是个分水岭)。”
而美卡品牌总经理连俊杰则更明确地表示对整个面膜市场的乐观:“我觉得2014年很好,今年也挺好的。自2011、2012年,面膜市场爆发,经过这两三年的发展,市场已经逐渐由乱到规范,2014年做不下去的企业只有不多的几家。”他相信,面膜市场仍然有较大潜力,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对于面膜市场发展所拥有较大潜力的原因,连俊杰表示,主要源自消费意识的提高,“以前不用面膜的很多人,现在都用了,而且当成常规的步骤去做;以前的人觉得面膜贵,现在却舍得经常在这上面花钱。”
2015洗牌仍将继续,企业需做好功课
对于那些可能会被“洗”掉的品牌,徐华直言,仅靠炒作概念、玩噱头,也就只能在2015年“上半年再玩一次,就会受伤了,到时代理商就会抛售,而把重心倾向于老品牌。”另外,他还指出,还有些品牌总是以代价倾销,慢慢地,下游压货压力会不断增大,货品周转能力也会出现问题,伤害终端、伤害代理商,最终,也就伤害到自身。
而那些已经经过较长时间沉淀下来的品牌,如果已经完成了比较成熟的渠道铺设,则会在这一年。“珀薇今年的一个主题是‘动’字,要‘动’起来的品牌,应该是像我们这样的,渠道建设已经完成了,就要落地,就是要把产品卖出去,而不是转移库存,不是压仓。没有动销组合,产品怎能出去呢?”徐华说。也就是说,相对成熟的面膜品牌在今年,或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终端。
徐华以珀薇为例,分析面膜市场今年的终端玩法。他表示,珀薇今年的“动”字这一主题,包括各种动作组合、动销、常规店销,目的是让面膜回归“快消品”这一属性,让产品尽快在终端销售出去,高速流动,形成较高的周转率。
他特别指出,面膜既是快消品,也应是大众品。所以“那些玩高价的,虚高价格的,是玩不下去的。”他相信,某些面膜产品价格虚高,在这样的定位下的面膜产品,空间会越来越小,所以一定要做消费者言认同的价位的产品。
“单片超过20元,其实价格都虚高。与国际品牌不同,国内主要还是接受性价比高的产品。国际品牌主推的并非面膜品类,只占他们1%都不到,(如果)把面膜价格定20、30块一片,一年能卖几片嘛。利润是高,但伤害行业,伤害消费者。”他再次强调,这样操作的企业,将会把自己的路堵死。
徐华告诉记者,在定价方面,目前国内最好卖的面膜,主流价格在8-18块之间,高于这个价位销售将有难度。连总持同样看法,他表示,目前面膜产品价格定位主要在中端,毕竟消费力还没达到普遍高端的水平。确实,在国内市场环境中,根据普遍的消费水平,定位中端会是一个较为合理且相对有有保证的区间,显然两位都认清了这一点。
在外形、包装上,徐华认为要符合主流审美观念,形象要走大众路线,太小众则不好推广,“要拍商业大片,不要拍文艺片”,“只要是商品,就一定要符合商业的属性,要不就不要叫商品”。他表示,面膜应回归到自身的“快消品”属性里。
此外,他还认为,应把产品定位进一步细化,比如一般面膜类主要产品大概为二、三十款,而珀薇则有七八十款,可以把市场进行非常细致的划分。在功能角度,他则认为还是以保湿、补水、美白为主。
新兴渠道分流未必影响面膜市场提升
事实上,记者通过尼尔森数据确实看到,徐华对于珀薇的分析,无论是对于面膜市场大走向的判断、将价格定位于中端,还是在功能上选择以保湿、美白为主要功能;连俊杰对整体面膜市场的增长所抱持的信心,以及同样对产品定位在中端价格,都与尼尔森数据所呈现的趋势不谋而合,可以说几乎都踩在了关键点上。
虽然大形势看好,但这一年来渠道的变化是不得不提的问题,尤其是微商渠道的兴起——微商渠道以面膜产品为主。
连俊杰认为,一定程度的分流确实存在,以面膜产品为主的微商渠道也确实可能对传统渠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面膜品类的总体增长仍然存在。徐华则认为说不上渠道分流,现在国内面膜市场还远没到饱和的状态,还有足够的上升空间支持各个渠道的增长,所以关键不在于渠道的分流,而是厂商是否把自己的品牌、渠道经营得足够好。
汇总两者意见,可看到品牌方对于面膜市场在2015年总体看好,认为其仍拥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不过品牌方需要在品牌及渠道等各个方面深耕细作,让自己的品牌拥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迎接新一轮的行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