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品牌 » 正文

2015,面膜品牌怎么走?

发布日期:2015-03-16 09:54   作者李春蕾
2015,面膜品牌怎么走?

  1月13日,第十二届洗涤化妆品高峰会上,尼尔森滚动数据显示:2014年,快消品整体徘徊于个位数增长,但个人护理用品领先其他品类,保持较高增速,值得一提的是,面膜以18%的增速一骑绝尘领先其他品类。

  面膜,在宏观和微观的“新常态”下,仍以万马奔腾之势保持加速度。

  市场远未饱和

  回顾2014,面膜市场依然如火如荼。

  对于面膜的火爆,最直接的呈现便是美博会。5月份的上海会和9月份的广州美博会,面膜企业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从蚕丝到生物纤维,从面膜专家到面膜鼻祖,从3D到微整……

  过去的一年,一些护肤品牌开始涉足面膜领域,并把面膜做为护肤增长的下一个突破口。5月份,京润珍珠粉美白面膜之夜华丽绽放上海美博会;12月,韩后姊妹品牌“川”推出了“川小萌”系列泥膜,欲打响2015单品突围战。

  而2014,刷爆朋友圈的微商产品,80%是面膜。除了微商鼻祖俏十岁,广州思埠集团更是以一年十几亿的火箭速度震撼业内。

  1月8日,韩束微商更是携手一叶子面膜品牌重磅来袭,广告遍及各大卫视。韩束掌舵者吕义雄在微博放言:“放眼天下,美即之后,再无王者,韩束欲倾司之力,打造中国王牌面膜”。

  这一切表明,面膜市场依然有金可掘。而业内人士指出,面膜市场还远未饱和,依据是,终端反馈表明,目前消费者使用面膜的数量和频次都有70%以上的提升空间。比如,10天敷一次面膜的可以提升到2天一次。

  同时,面膜市场依然未出现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公信力的消费者品牌,而这,也是众多面膜品牌的机会。

  品牌化运作

  一路狂奔,面膜似乎迎来爆发前夜。而面膜市场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洁宝集团市场总监赵志刚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过去的一年,面膜市场呈现的最显著特点是:面膜从品类跨向品牌化运作。

  首先,品牌开始注重品牌塑造,在科研、包装及品牌推广上投入更大资源。

  其次,在渠道层面,代理商开始将面膜独立品牌化运营。赵志刚指出,早些年,面膜较之护肤和彩妆,属于补充性小品类,没有独立团队,多跟护肤搭着卖,而今,随着市场份额飙升,代理商开始将面膜像护肤一样独立品牌独立操作。

  立肤白市场总监吴昊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吴昊表示,最近,韩束旗下一叶子面膜的横空出世就带有非常明显的品牌化运作痕迹。

  在他看来,品牌化操作有三个必备因素。可控的品质、品牌文化和品牌推广。近年,本土多个面膜品牌相继发力,走上品牌运营之路,立肤白也做出了相应调整。除了品质上的严控之外,在品牌文化的传递上,立肤白正在筹建“面膜博物馆”,以更加系统地展示面膜历史。同时,2015年,立肤白会通过官微等其他渠道,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并定期组织活动,提高品牌忠诚度。2015,立肤白将进一步完善服务团队,在全国组织多场百万级、50万级和30万级的大促活动,加强终端动销,预计2015回款额提升40%。

  渠道多元互通

  提到面膜,不能不谈微商。在很多人看来,微商的病毒式蔓延对传统品牌和渠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魔力鲜颜电商部总经理王征刚却不这么看。

  王征刚认为,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微商是对传统渠道的一种弥补。他表示,实体店的体验和可感触优势是微商或电商永远无法取代的,所以微商不可能消灭实体,但由于其便捷性,市场需求也不能否认,最终渠道会呈现多元互通的特性。

  他举例,之前很多盛极一时的淘品牌,后来都消失了,而部分线上线下相互渗透的品牌目前依然存在。包括在2014年最热的O2O,也是线上与实体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补充,微商的发展或许也会呈现出这种趋势。因此,微商并不可怕。

  同时,微商面膜品牌的火爆,推进了做大面膜蛋糕的速度。“当面膜成为像水、乳、霜一样的护肤必备步骤时,市场容量将大大提升,这对于我们每一个面膜品牌和传统渠道而言,都意味着更大机会。”

  凯文凯利在《新经济、新规则》中曾说,“数字和科技媒体最终都是为通信服务,通信已不仅是经济的一小部分。通信就是经济。”

  在王征刚看来,这种信息化的营销方式不仅是行业性的,更在宏观领域具有社会性、趋势性。所以,传统渠道应该抱着渠道共享的心态,思考如何顺应这种趋势。

  他指出,目前没有人能对微商的未来盖棺定论。但不能否认的是:微商把消费者变成了消费商,通过朋友圈的二次分享,具有强大的传播力。这种信息化的快速传播,是传统渠道最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王征刚强调,魔力鲜颜目前的重心依然是CS渠道。目前,推出了微商面膜品牌水奇迹,旨在摸清微商的运营规则,为传统渠道在这个时代更好地借势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以期与合作伙伴和其他品牌一起迎接和拥抱这个时代。

  回归消费者需求

  回归消费者的呼声,一直未断,今年被提的次数特别多。

  赵志刚表示,面膜产品同样呈现出这种特点。很多品牌开始专注细分领域,在功效上舍弃“大而全”的多效合一,聚焦“小而专”,提供品牌诉求更清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随着消费结构发生改变,一些品牌开始真正思考消费者想要什么。比如曼秀雷敦的“肌研广告”,比如“川小萌”走卡通路线卖萌来迎合80、90后消费者。一言以蔽之,品牌开始逐步摒弃王婆卖瓜式的忽悠和强行灌输,注重用户体验,做可持续有情怀的产品。

  王征刚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2014年,魔力鲜颜会在终端展开“肌肤补水站”,在呈现方式上,摒弃品牌专柜的常规形式,以“肌肤补水站”的柜面形象唤醒消费者需求,而魔力鲜颜则是补水需求下的一种品牌选择。“我们更强调客户的需求而非自己的品牌。”

  在代言人的选择上,魔力鲜颜放弃了常规的娱乐明星,选择了时尚女魔头苏芒,用其所代表的“时尚”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和连接点。

  2014年,各大面膜品牌的三大动态。一是从品质、包装、推广上进一步塑造品牌形象;二是在终端动销上加大力度;三是思考面对微商、电商的渠道多元化,如何借势这个时代,实现更好的发展。

  2015,无论是品牌还是渠道都理应思考,新经济下,如何适应新规则。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