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原本出自经济学领域的概念,在经过主流意识形态的肯定之后,如今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百态,尤其是传统制造领域。
新常态是什么?无疑这是个极为宏观的概念,尤其在宏观形势极为复杂、超出人们的描述能力,以至于无法解释清楚现状的症结时,新常态这种多少带有笼统色彩的提法便应运而生了。
关于日化行业的新常态,有业内人士给出的解释是:时过境迁,过去的企业扩张模式面临巨大挑战,行业的整体发展趋于稳健保守。企业在营销投入上面追求更加严格的精准,而代理商则开始着手转型。
总而言之,新常态成为业内人士不得不直面的现实,然而却仍旧蕴含着发展的机遇。
互联网的冲击与潜移默化
三年前或者更早,业内人士在提及日化行业与互联网的关系时,或许会注意PC端电商这种新兴渠道,然而却很少旁涉其它,更不会预料其对消费习惯、思维方式乃至整个产业形态方方面面的影响。
如今,随着聚美优品等行业垂直电商一步步做大,电商已俨然跻身主流渠道之中。至于双十一、双十二等电商购物嘉年华,更是刺激着每一个代理商、终端店主的神经。在动销日益常态化的今天,电商发起的动销无疑是线下渠道极为艳羡的,他们同样渴望通过资源整合以达到类似的销售额、影响力。就此而言,互联网不仅仅滋生出了一个销售渠道,更代表着一种行之有效的动销方式。而随着微商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一批微商品牌随之崛起,更是短时间内即冲击到月销千万、上亿级别的销售额,这是某些线下品牌苦心经营十多年也无法望其项背的。
此外,互联网对日化业的冲击,也并不至于渠道和动销,甚至在品牌营销层面,也开始展现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基因。
最明显的,就是日化企业在进行品牌包装时开始大量运用网络热词,以此增加与消费者的亲近感。诸如“土豪”、“屌丝”、“有钱任性”、“正能量”等网络热词,不仅见诸于经销商会议,更是出现在品牌的广告文案上。老板们开始热衷于往自己身上贴标签,并希望借此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同时也能够“为自己代言”。
“互联网思维是今年的年度热词,但是究竟什么叫做互联网思维,我认为就是注重个性,注重个体,借助互联网链接具有高度认同感的个体,以此引爆文化狂欢。”一位营销界人士如此分析道。
虽然这种说法不过一家之言,然而在互联网群体里却不乏符合此描述的案例。即以当下最高调、呼吁“互联网思维”最强烈的罗振宇而言,其《逻辑思维》的玩法就是组建专门的文化分享团队,借助互联网平台寻求认同者,基于此的众多线下活动,则可视为文化狂欢的延续。
日化领域里亦不乏运用“互联网思维”的玩家,幸美登陆新三板,一场“郭屌丝逆袭”的狂欢便在网络上拉开帷幕;《武媚娘传奇》删减后遭网友热议,冠名该剧的滋源洗发水便发出与删减事件无关的“严正声明”;朋友圈代购渐成规模,诱发移动电商大跃进,为微商人正名的全球首届微商大会便隆重登场……所谓“互联网思维”,所谓“屌丝经济”,其本质无不是借助网络掀起的文化狂欢。这对于品牌方的启示则是:新常态下的品牌运作,势必要诉诸于文化的认同。
代理商群体的微创新
如果说“颠覆”一词刺激着无数后来者的斗志,对于被颠覆者则无疑时常噩梦。而代理商群体,则最有可能成为新规则之下的被颠覆者。
然而颠覆并非就是桩一本万利的买卖,后来者之所以敢于颠覆,是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既得利益群体,更没有担负行业发展的压力与弊端。代理商则不然,对他们而言,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能延续昨日的运作规则,即使经营成本上涨、人才难招,相对于大跃进式的创新可能造成的风险,却仍旧不失为一种稳妥的立身之策。
对于代理商而言,新常态经济所带来的缓增长,无疑是种沉重的包裹。负重前行的代理商,扩张与大幅度的创新都可能导致灭顶之灾。而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之后,其对明星爆品、热门品类的期待更是强烈到无以复加。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精简人员、强化管理等方式,代理商可以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并等待下一个行业复苏的到来。这些产品、团队以及管理上的微创新,不会令代理商彻底失去对局面的掌控力。相对于颠覆性的大创新,无疑是更加可取的。
另一方面,代理商也从未疏于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整合借力。对于这批以60、70后为主的经营者而言,适应互联网规则无疑是极为困难的,然而仍旧有区域性的垂直电商平台方兴未艾。反观三四线地区的市场现实,全国性的日化平台鞭长莫及,在客观上也为这种代理商平台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总而言之,“新常态”是个产业链上下游都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状况,尤其在全国整体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形下,更是决策者制定经营策略的根本。相对于“转型阵痛”而言,新常态意味着坦然接受,也意味着需要更加稳健的对策。
然而,新常态并不意味着整个行业都将失去活力。值得庆幸的是,当前日化行业的转型升级,正好碰上互联网经济的井喷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后者的飞速发展可以为日化业提供无限契机,诸多微商品牌、微代理大咖的崛起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传统产业形态的一员,无论企业抑或是代理商,都应该摆脱“就行业说行业”的旧思维,放眼跨界经济形态,寻求更加多元化的经营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