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观察 » 正文

“微利”模式下的代理商们

发布日期:2015-03-12 10:09   作者潘亚鑫
“微利”模式下的代理商们

  2014年12月31日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2月份中国制造行业出现了7年来首次萎缩的情况;而另一份大数据研究则表明:2014年度中国零售行业增长整体放缓,受消费模式改变等因素影响,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缺乏增长活力。

  记者身处的化妆品行业,涉及到制造业,也涉及到零售业,面临着的增长放缓情况尤为明显。

  在制造方和销售方两端都开始紧缩的情形下,处于中间阶层日化代理商们的生存境况可想而知。根据记者的了解,在2014年,大部分代理商销售利润的增长都在放缓。

  虽有“欲速则不达”之说,放缓则稳,但关于此类增长缓慢的好坏优劣我们先不做探讨。在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代理商利润增长的放缓有没有哪些行业内独特的因素呢?带着此问题,记者询问了一些伙伴们。

  怒放的渠道

  “渠道扁平化太严重,电子商务、微电商对我们的冲击太大了,使得我们的线下销售渠道被分割。”沈阳芙诺薇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强张口就对记者吐槽道。

  记者了解到,孙强旗下的芙诺薇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从事化妆品的销售服务型企业,旗下的品牌有自然堂、雅格丽白、京润珍珠化妆品等。前些年芙诺薇公司营业额的增长速度都是跨越式突飞猛进,这种情况在2014年却戛然而止,虽有增长,但速度却放缓了。

  在渠道扁平化的模式中,品牌方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依据自身条件,最大限度地直接把商品出售给最终消费者以减少销售层级的分销渠道,由此便广泛开拓新渠道,进而产生了一些天猫直营店,品牌加盟店等新形态。

  业内专家也表示:现在为什么有些品牌的销售额增长那么大?因为它是全渠道在做,放在某个单一渠道,这种增长其实是看不到的。在这种情形下,代理商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原来的环节费用被厂家逐步收回,费尽心思打拼出的市场被厂家轻易分割,代理商话语权大不如前,落差由此产生。

  一位资深的代理商告诉记者:“自从我代理的品牌在天猫商开了官方旗舰店以后,我的事情就比以前麻烦多了。比如逢年过节,他们在线上活动优惠力度要比我的加盟店高很多,让我们在下面很难做,虽然说价格基本一致,但是拼政策的话我们怎么也拼不过厂家啊。”

  在有些区域,线上渠道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代理商受渠道的分流影响则更加严重。记者的一位南京代理商朋友旗下的乐活化妆品公司,在2014年全年,营业额非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20%。

  疯狂的成本

  “现在日化行业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原料成本在上涨,物流费用在增加,人力成本也在提高。”济南嘉志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民向记者抱怨。

  记者了解到,早些年的代理商基本都是“坐商”,厂家和专营店都会主动找上门来;而如今的代理商却转为了“行商”,不仅要四处奔波还往往徒劳无功。这当真是一个代理商的糟糕年代,又一个落差产生了。

  在李军民刚开始做日化行业时,一个促销员的工资仅需要2000元元,而现在一个月没有3000以上的工资根本招不到人,人员工资支出在提高;下级加盟店的租金也有原来的几千元上升了好几倍,装修、人员等成本也在上升,加盟店对代理商的要求也相应越来越多。

  随着产品原料的上涨,厂家的供货折扣或价格也会提高。另外一位代理商朋友对记者透:“2014年10月份厂家给货的成本直接提高了一成,原来都是3折拿货的,现在普遍涨到了4折,这让我们原本就难做的生意火上浇油。”

  拿货价格的上升,实际上剥削的是代理商的利润。

  记者得知,在李军民公司中,虽然2014年的销售额比2013年增加了30%左右,但实际利润却比以前还要低,利润出现慢速甚至负增长的状况。“记得09年保持的时候我的毛利能有12~13%左右,10年的时候有10%左右,到了12、13年的时候也还能保持在5~6%的水平,刚去去这一年,我的毛利只有大概3%.终端店要求的返点越来越多,我们代理的利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进击的品牌

  厂家合理压货会让代理商的业绩保持良性,过度压货只会损害代理商利益;当前,日化行业过度压货已经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了。

  李军民介绍,自己所代理的品牌有舒客牙膏和B+洗发水,在一般情况下,品牌方会对其提出每个时间节点的增长要求。“我这一般是20%多,还算是很好的;有些品牌甚至要求一年翻番,那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现在的日化行业中,大部分品牌方为了提高市场占有量,往往不会考虑代理商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压货下达任务。而下级代理商的一些加盟店往往缺少自然销售能力,在品牌方没有提供大力支援的情况下,产品会滞留在渠道中而卖不出去,堵塞了渠道,本质上还是库存。

  资金回笼的速度对一般代理商来说就是生命线,而资金多转一圈就意味着利润的收盘。对于代理商来说,厂家的压货往往占压很大部分流动资金和仓储费用,尽管有返点等激励政策,但货卖不出去一样白搭。

  如此一来,厂家压货——代理商降低路润乃至亏损仍然去做——加盟店滞货形成一个很恶性的流程,到最后处在中间的代理商两头为难,既完不成了品牌方的任务,又会被加盟店不信任。

  如今的日化线下代理商,实则已经进入了一种“微利模式”,代理商原本的利润正在被各个环节所分流。在这种模式下,渠道、成本、品牌关系、加盟店政策……等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代理商,转变心态和形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必须首先要做的事。

  不变则会看着利益一点点被蚕食最后坐以待毙,变则或许还有很大空间。我们不能说线下的代理就有多么稳固的生存能力,自然法则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关于未来的发展模式,代理商们真的要开始想点什么才行了。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