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旦过后,记者特意去搜索了下2014年关键词,发现“微商”二字赫然出现在众多榜单,甚至有的还排在前三位置,在“房价”“双十一”之前。
很显然,2014年,微商彻底火了,这把火已经持续烧了一整年。
那么微商究竟是什么呢?是B2C还是C2C?是“粉丝经济”还是“朋友圈刷屏”? 或是“微店”?亦或是多者综合体?这些概念太多,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其实,如今的微商正处于一个过渡期,除了微信本身的属性外,微商仍然是不具备任何属性的;等过了这段时间以后,微商走向一种正规化,大家自然会给其一个属性定义。
近日和不少微代理聊天,发现其中确实有不少人通过做微商赚到了钱,这样的人,口上说得挺好,心里难免也会担忧微商的前路;同时又有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微商像最初期的淘宝,对其怀有一种跃跃欲试可又胆颤心惊的感觉。
门里的人忧心忡忡,门外的人欲罢不能!微商这把火将会烧多久?谁又能保证它不会突然之间熄灭?是冰冷成灰烬还是燎原成热浪?微商的明天在何方?这是圈里圈外的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过和品牌、代理商、平台之间的交流,《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大胆地对微商的发展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微商洗牌,淘汰或规范?
2012年,微商最早出现在服装皮包领域,之后蔓延到更适合的化妆品地带,再后逐渐规范化;直到2013年4月份俏十岁出现,才正式将微商带入品牌时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俏十岁一家独大;随着俏十岁做大,一大批品牌纷纷催生,思埠、金稻、万色水母等等微商品牌开始争夺这个市场,此时的微商进入了群雄并立的纷争期:小品牌无数在大品牌中间生存,都各有活法,但都不能保证长久。
2014年底,许多线下品牌已经盯上了微商这块大蛋糕,并将2015年宣扬为做微商元年。像韩束、韩后、珀薇等品牌进入微商短短几个月,就凭借着自己的线下积累做得风生水起。而另一些刚开始接触微商的线下品牌如七白草、立肤白、百雀羚等,也在摩拳擦掌,或考察市场、或广招总代理,跃跃欲试。
线下品牌的进入,对微商市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和2014年还不一样,2015年,大家都已经把微商生意看得很清楚了。随着这些线下大品牌进入,微商的毛利会明显下来,品牌之间拼价格会拼得越来越狠,只有拿销量来说话,没有量的微代理和微品牌势必会死掉一大批;同时,没有积累的跟风小品牌也会死掉一大批。对于微代理而言,许多做爆款的人,面临这种情况可能要做不下去了;因为微商毕竟看重人品,大品牌的人品赢得程度比小品牌要高上很多。而据估计,这个洗牌工作在2015年间会完成一部分。
从整个微商大环境来看,微商和这些品牌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相辅相成的。这些品牌的进入,虽然很残酷,但无疑给市场产品的规范下了一注强心剂:微商的社会认可度会随之提高,假货、次货的概率会降低,微商总的格局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转变。
猜想二:大资源整合,现实不现实?
2014年下半年,在全国各地开始出现一些专门的微商组织,其中“微商会”这种称呼的团队记者就听到了3个。这些组织氛围三种形式:一种是由总代理组成,零散分布在全国各地;第二种是由品牌联合总代组成,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第三种中则是总代之间共同出资,成立微商公司,联合经营。
记者近日认识的一位微商大咖即是某一“微商会”组织的leader,他所提出的设想记者不敢苟同,但如果实现将会是微商界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此“微商会”成立总公司,而后布局全国各地,在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总代理了十多了国内化妆品品牌,一切按照公司模式运营。
如此布局的目的是什么?进行资源整合。
整合的目的又是什么?据此leader介绍,做公司的原因在于想要削减代理层级,使产品避开中间很多层代理,一手直接给到经销商,二手直接给到终端。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最大限度让利于消费者。
说到这,这还只是一个设想,在很多线下渠道尚且没有实现,如何落实仍需探究。但从行业发展轨迹来说,这种资源整合是每一个领域发展到最后的必然结果。如果微商朝此轨迹发展,线上线下极有可能融为一体:线下专营店主可以直接去做微商而省去开店的人工、店面成本,线上微代理也可以和线下专营店进行合作。
由此,记者预测,在未来一年中,很可能会有风投资金进入微商领域,将平台做大做强。而在这个过程中,小的、松散的团体都将被彻底打散;单个的大资金、大数据没有办法完全垄断整个微商领域,进而形成一些竞争,品牌和代理之间选择站队,最后多方达到微妙的平衡关系。
猜想三:朋友圈大清洗,你信么?
自微商兴起至今,就有一个大的根据地——微信朋友圈!
虽然有其他社交平台存在,但无论是已经IPO的微博还是陌陌,在用户粘性和数量上都无法和微信抗衡,微信朋友圈成为微商营销的最佳方式。
可以这样说:微商活跃了朋友圈,微商同时也损害了朋友圈。
记者查资料得知,在最新的一次演讲中,腾讯副总裁张小龙提到:“我们希望鼓励有价值的服务。对一些内容大家也会发现,我们平台会采取一些比较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它。譬如说,各种诱导类的,诱导用户去分享朋友圈的。”
如果要去深入理解这句话,那其内涵就是:微信开始要对朋友圈进行大清洗了,闲人请靠边站。
分析其原因,可有两点:
其一,朋友圈中各种刷屏、各种售假现象严重,很多微信用户对其甚为反感,这种现象危害到了微信运营方的利益;
其二,腾讯京东“联姻”后将其“拍拍网”定为战略性产品力,作为推广的重点,依靠微信给予的一级入口和超级流量背景,腾讯对拍拍网寄于厚望,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对竞争者做出清洗行动。
长此以来,记者觉得,将来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
其一,朋友圈不再作为单一的微商战场,订阅号+服务号将成为微商的下一个主攻地带,而单纯的刷屏也将会演变成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推广。
其二,如果腾讯开始力推“拍拍网”,在扼杀朋友圈之下,势必要平息众怒,之前就有传闻微信将为商家开放与朋友圈并列的“购物圈”,此种措施或许将成事实。
猜想四:渠道相左,B2C取代C2C?
B2C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即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C2C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
目前的微商群体,实则大都采用C2C模式运营。
随着微商市场的考验,C2C模式开始暴露出其本身的一些硬伤:进货渠道不正规、资金不充裕、产品质量不明、售后服务不完善等等。总而言之,在C2C模式下,商家没有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消费者没有得到任何的保障机制。
2014年微商井喷式的发展,有不少消费者在个别微商中购买了面膜后出现了各种皮肤问题,想维权缺惨遭微商用户的各种屏蔽、拉黑,维权无门;也有消费者受在微商中购买一种韩国的蜗牛面膜,由于比官网上的价格还要便宜一点,就购买了几盒面膜,等到面膜寄到却发现商标跟产品包装均跟官网上呈现的不一样,同样是维权无门。这些例子层出不穷,导致消费者开始对C2C模式的微商用户失去了信心。
2014年线下大牌进军微商,在短期内仍然脱离不了C2C的模式,仍然会选择一些总代进行合作,一层一层供货,形成独特的微商代理链条。
显而易见,微商领域对所有个体和企业都是开放的,个人可以直接销售,企业同样可以,并且所花费成本低到不用计量。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在线下做得这么久的企业,真的忍心面临一个大好机遇而拱手让人么?
化妆品行业是最暴利的一个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最看牌子的行业,消费者更多的是会关注牌子、进货渠道、产品质量等这些关键问题,而B2C模式的微商用户恰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不仅资金充裕、而且有正规的进货渠道,还有一个平台作为支撑,消费者不用担心产品出问题找不到人等种种问题。
因而,记者作出大胆的猜测,B2C取代B2C,其实只需要一个契机,一旦某个微商企业选择了B2C模式并做成功了,那么跟风者也将是众多的,此时旧有微代理的生存空间将严重逼仄,甚至消失。从长远来看,微商用户从C2C模式转向B2C模式发展是一个必然。
猜想五:APP和微信,鹿死谁手?
淘宝做得大不大?但仍有人在其卧榻侧安然高枕无忧。
美丽说、蘑菇街的成功并非偶然,其成绩让淘宝都感觉到害怕。
2013年,感到威胁的阿里巴巴对蘑菇街、美丽说的佣金接口进行了限制,这直接影响到这些导购网站的营收来源。蘑菇街、美丽说不得不另寻出路。“电商平台优店”的启动使它们正式走入微商这块大门,促使微商竞争更加激烈。
而随着微商热潮,许多微信第三方开发商开始转战微商。2014年底各路服务商已经开启了“分销”大战,以微盟为首服务商的开始推出自己的微客分销系统。各路同行齐头并进,共相竟食微商这块蛋糕。
如微信小店、美丽说、蘑菇街等平台,以自建APP或依靠微信公众号来发展,微信只是成为其营销推广的工具,微商最终演变成APP和微信之间的战争。
如果在2015年,腾讯将微商版块纳入自己战略下,也将面临着和这些平台间的利益冲突。之前有消息称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将会合并,不谈消息的真假,笔者认为去中心化的微信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众所周知,微信最忌讳的是破坏用户体验,诸如蘑菇街、美丽说这类APP的公众账号在微信上生存也不会被取关,凭借着在淘宝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人气,加上手机移动端的便利,这些平台很容易成长起来。
基于此,记者可以得出以下猜想:2015年,微商之间的竞争依旧会存在,但以腾讯为代表的利益团体和以自建APP为代表的利益团体间的竞争会成为主流,两者会长期存在,因APP的独立性要强,后者结局也不至于像在淘宝时那么惨淡。
根据以上猜想,记者可以做出以下整理:2015年,无论微商朝哪个方向走,对于个体来说都是不利的,但对微商这种意识形态本身来说都是可取的。
就像记者前日和一个微商朋友聊天时听到的:现在的微商已经过了盲目期,不是随便进入两眼一抹黑就能赚钱的日子了。而今的微商,正在从“粉丝经济”过度到“抱团经济”,正在从“无序时代”过度到“精细化经营”时代。市场越来越正常,赚钱的机会越来越透明化。
关于这些猜想,记者只是根据手头的资料粗略做出,如果非要考证是否命中,那么我们只有等来年才能见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