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市场 » 正文

回望2014:中国零售业裂变之年

发布日期:2015-02-10 10:28   作者赵向阳
回望2014:中国零售业裂变之年

  转眼间,2014年即将走到尽头。回望这一年,中国零售业可谓历尽艰辛。比如,令实体零售商痛而不语的“关店潮”、令整个行业感到深深寒意的负增长以及企业间并购整合的加剧。再比如,像沃尔玛这样的巨头开始裁员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种种信号暗示着行业寒冬的到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寒冬背后,我们同样发现些许令人欣慰的新迹象: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商开始尝试多渠道经营;一些三四线的区域零售商业绩增长良好;大润发、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卖场巨头开始尝试经营便利店;跨界经营思潮在实体零售商中间兴起。而埃森哲最新调查亦表明:消费者有重返实体店的迹象。

  是故,我们不妨这样定义即将过去的2014年,这是中国零售业的裂变之年:它是传统零售业经营模式的终结,同时也是零售业新模式的发端。自它以后,旧模式、旧面孔、旧圈子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新模式、新面孔、新格局走向前台,中国零售业开启新纪元。

  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在建立

  “如果你现在还把家乐福、沃尔玛挂在嘴上,那就会遭人笑话”。一位区域零售企业家告诉笔者。不久前这位区域零售商去美国考察,他学习的对象不是沃尔玛、塔吉特等为人熟知的零售巨头,而是Costco、HEB这样之前并不被本土零售商所熟悉的“新秀”。

  在本土零售市场更是如此。近些年,你会发现那些频频被业界提及的榜样,并非沃尔玛、家乐福,而是大润发、永辉,甚至是胖东来和乐城超市。

  早些年,沃尔玛、家乐福进入中国之初时本土零售商呼吁“狼来了”。在本土零售企业集体恐惧背后,更多是对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巨头的仰慕与崇拜之情。2008年,有个叫大润发的黑马突然进入业界视线。它的单店销售额以3.5亿元的规模首次超过家乐福成为单店盈利冠军。从那以后大润发成为业界学习的榜样。

  近两年,随着永辉的成功上市和不断在全国扩张,永辉也被视为业界标杆。尤其是在生鲜方面,永辉远远走在了行业的前头。

  而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我们发现,一些新秀不断被业界提及。比如在今年连锁业会议上获得创新大奖的乐城超市;再比如,位于湖南衡阳的香江百货、在福建、南宁两地扩张的冠超市等,它们的创新实践为业界开辟了新的思路和视角。而被誉为零售业“海底捞”的胖东来更是声名远播。一位安利公司的高层甚至向我打听:“你听说过胖东来吗?”

  从舆论焦点的转移可以看出,2014年是零售行业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被重建的转折点。一些在以往被捧得高高在上的大佬们显得颇为老态龙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消费形式有些转不过弯,而一些小企业却能以更加敏锐地触觉感知市场的风吹草动,并及时作出调整。

  因此,2014年是一个创新的元年。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整个信息链和供应链都被压缩,原有的渠道价值缩水;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购物行为发生剧烈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既有的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反而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谁能抓住下一个机会点,谁将成为江湖中下一个大佬。在新秩序构建的过程中,机会均等。

  创新的动力在三四线

  “如果我不是出国考察,看到国外的区域零售商如何在沃尔玛的步步紧逼下进行模式创新,我可能就找不到自己的出路。我甚至一度考虑转让所有门店转行干别的”。河南金好来集团董事长吴金宏告诉笔者。

  金好来是巩义市一家商业集团,拥有百货、超市、餐饮等多个业态,年销售额5亿元。对于这样一个体量的零售商而言,任何一家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卖场就足以给它构成巨大威胁。事实上,金好来的处境更艰难——金好来业绩最好的一家店金好来生活馆正面临这样的四面楚歌:金好来生活馆的对面是华润万家,往前100米是当地颇有实力的星月广场。不远处还有一个河南本土的老大丹尼斯。

  几年前,吴金宏甚至一度想把金好来卖了,买家很中意,价格也已谈好,就差在协议上签字了,“其实那时候金好来在巩义也还是最好的,就是我自己感觉找不到方向,有点动摇了。”吴金宏表示。

  但后来,吴金宏通过参观学习,特别是考察国外零售业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开始打破自我,在传统的门店经营模式上面进行大调整:比如,模块化运作,将传统超市的品类压缩到了四分之一。其他的品类则以类似店中店的形式出现。如金妍美妆馆、家居用品馆、金宝贝婴童馆、金大嘴零食馆以及生鲜馆等几个模块;再比如,加大自有品牌。自有品牌是金好来一大秘密武器。以纸类为例,金好来承包了某造纸厂的两个生产线为金好来研发包括面巾纸、手纸、湿巾在内的6个单品纸类。、金好来自有品牌的纸品毛利率高达40%。

  金妍美妆馆是金好来经营多年的化妆品专卖店。“名品低价、时尚流行在严酷的竞争环境下逆势增长,对面的华润万家一年亏损应在千万以上,而星月广场已被迫停业改造。

  金好来只是中国实体零售商中很普通的一员。事实上,很多区域零售商特别是三四线零售商在应对外来巨头入侵的对抗中迫使自己不断调整业态,进行门店创新。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正因为如此,面对行业的大变革,它们反而能从容应对。

  以湖南衡阳的香江百货为例,虽然叫百货,实际上却只做超市。13家门店,17亿元的销售,占了当地市场份额的70%,4家10000平方米以上的卖场,单店年销售都在2.5~3亿元,客单价平均在80元左右,最高的店客单价达92元。

  这家超市让见多识广的乐城总经理王卫感到惊讶。“我去国外看,知道差距大,但是并不感到紧迫和挫折,因为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找到借口,认为那是社会比我们先进造成的,我们看伊藤,觉得它是城市和规模效应。可是,衡阳不过是个三线城市,香江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这使我们没有借口,实实在在感到冲击。”王卫表示。

  幽暗里光辉

  如果将当下的实体零售业环境比喻成一片黑暗的话,上述这些区域零售商的创新思想和案例如同幽暗中的光芒,熠熠生辉,在鼓舞着遭遇寒冬的实体零售商。

  从大环境来讲,中国零售业虽然不可能迎来十几年以前的黄金期,但眼下的艰难环境或许在未来得到缓解。埃森哲最新的调查发现,未来计划更多通过实体店进行购物的消费者比例从一年前的18%攀升至26%。令人惊讶的是,调研发现四成中国消费者认为零售商最需要改进的购物渠道是网购,明显高于其他渠道;同时,表示实体店购物“非常方便/方便”的客户达到93%,远远高于网络和移动设备。

  由于电商渠道假货充斥、平台竞争加剧、引流成本过高等问题,使得电商平台最终以一个理性的方式与实体店和平相处。在未来,不存在先下线上相互取代的问题,而是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大家对渠道的关心逐渐转移到商品和服务本身。

  因此,2014年也将是一个零售业的新纪元。新的业态、模式被创造,实体店迎来新生。那么与旧的实体店经营模式有何不同呢?正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郭戈平会长所总结的:

  在网络零售的带动下,门店不再等同于卖场,业态分类也日渐模糊。实体门店的三部曲开始上演:一是商品、环境和人员服务的提升,二是服务功能的增加,三是虚实结合,做好数字化配套。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