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销商处于上游厂家与下游终端之间,链条中端的他们利润来源主要是赚取其所经营的产品之间的差价。厂家渠道扁平化、传统渠道可操作空间缩水、终端抱团直拥厂家等因素让经销商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的观点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了,但却是经销商步履维艰的现实反映。经销商的中间链接功能被弱化,强势凸显自己就成了经销商必走的下一步。
至于如何做,经销商也已经做了不少的尝试,成功者有之,失败退出者也不少。总结成功经验便有:抓住时代、抢占渠道、敢于转变;而失败之因在于:跨步过大,转型脱离自身现实等等。
湖北的李总(应采访对象要求匿名)这么跟《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说:“现在代理商很难很难做,也许哪一天这个中间角色就没了。所以我们现在得考虑转型,不然你就得‘死’。但怎么转?转到哪里去?方向转多大?这些问题怎么决定,就看你够不够胆、敢不敢了!”
难题多 不得不转型
新渠道兴起给传统渠道带来的竞争。PC端、移动端,网上购物的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多。网购的方便快捷以及远远低于线下实体店的价格,让不少人投向网上购物的怀抱,传统线下渠道受到强烈冲击。
兔死狗烹撤代理权。经销商是厂家产品铺市的排头兵,产品成功入市后,厂家便抛弃经销商这种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早已不是个案。毕竟品牌、产品的掌控者是厂家本身,能赚100块便不想把20块分出去,说白了就还是经销商的主动性太弱。
楚才晋用造成损失。现在日化行业人员流失严重已众所周知,老板不断提高福利待遇,希望以此留住人才,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过于理想,人员流失率仍旧居高不下。
另外,市场拓展难度加大、各种杂费的增加、人员成本的提高、利润的减少等问题都让经销商们头疼不已。难题多,因而引发的相关报道也多,在此记者便不再多加赘述。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改变或改善经销商惯有的传统的经营方法,转型便势在必行。
“让自己更强势”
商场如战场,向来是成王败寇,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强大自己。经销商要强大,品牌、渠道、服务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双品牌”发力
针对经销商没有产品的问题,不少经销商已经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做自己的“品牌。而这个品牌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公司品牌。比如星星公司,那就做“星星”这个牌子。据记者了解,李总公司的员工有统一的制服,送货员的衣服与送货车上也印有公司的Logo。不仅如此,在工作相关的各种细节上,李总要求他的员工要尽量高频率地提到公司,他自己在参会时也会带上充足的名片。与人交流,他不会说“我”,而是用公司名称代替。为了打造公司品牌,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他说“当公司品牌响亮有影响力的时候,我还怕品牌商不找我吗?”另外则是产品品牌。经销商或通过代工抑或通过贴牌来推出自己的产品品牌,也就是做自己的产品。
扩展终端主动性
薇兰日化总经理何薇认为要让经销商不再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让自己更强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属于自己的渠道”。
首先就是开设专营店网点。这其实是大部分经销商都有做的事情,拥有代理商兼专营店主双重身份的老板更加不在少数。有了自己的门店,就是碰上类似雅丽洁的“厂家直供”模式也不必忧心了。其次就是触“网”触“微”,拥抱新兴渠道。近段时间,《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接触了不少年轻的80后经销商,他们无一例外都做微商渠道。事实上,微商很火,火的厉害。有人说,线上是未来零售品销售的大方向,上线就能有大蛋糕抢。但是PC端渠道如淘宝,新人要进入就已经晚了,而移动端才开始起步,要进赶紧的。微商渠道似乎就这么成了经销商眼里值得扩展的一条新渠道。
把渠道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扩展对终端的主动性,经销商的地位必会稳步上升。
升级消费
“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只有好的服务体验,客户才会愿意买单。对于经销商而言,他们的客户更多地是终端网点。何薇认为要想经营好网点,“你得把客户的生意当成自己的生意做”。网点为什么要向经销商入货,除了品牌方面的优势,还需要经销商提供给其的服务。毕竟,经销商把货流向终端零售网点也还不算完成产品销售,必须急网点之急,尽全力帮终端销货。用新潮的互联网思维解释便是要升级消费,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如此才能维护好现有网点,甚至扩大自身的网点数。
除此之外,抱团取暖也是不少经销商的选择,这表现为各种协会的诞生。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当某个区域的经销商联盟后,若有品牌出现兔死狗烹事件,这个品牌要想再进这个市场也许就难了。
经销商正积极谋变,转型的路子、方向也多,如加注互联网以及《洗涤化妆品周报》此前报道过的代理商平台化。但最终目的都是要化被动为主动,掌握更多的话事权,并改变靠产品差价盈利的单一方式。
最后用李总的话总结全文,“就算是代理商必会消失,现在!当下!还在做代理的我们都得撑下去,让自己‘活’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