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接连跑了两场新闻发布会,其内容均与化妆品品牌联姻资本有关,且融资金额均超亿元。这两个化妆品品牌分别是花印和韩后。10月18日,花印宣布获得天图资本首轮上亿融资;一个月后的11月28日,韩后与红杉资本的合作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至此红杉正式亿元注资韩后。
按照资本逐利的天性,不难嗅出这两个化妆品品牌在发展上一派利好的势头。尽管花印号称是“日本原装进口”,但其主要市场还是在中国大陆,日本市场仅占10%(据网易财经)。而后者韩后,更是土生土长百分之百的纯中国血统。
梳理近两年资本在化妆品行业的动作不难发现,2013年本土品牌蓝秀、薇诺娜均从风投机构获得融资,后者更是红杉资本在本土化妆品企业中的首个注资对象。此外,丸美也已证实获得法国LVMH旗下基金投资,可见近期资本在本土化妆品市场的频频动作并非偶然。这不禁让人要问,被资本频频的本土化妆品企业,是否正在上演春天的故事?
被资本热捧的本土化妆品企业
谈及近期的国际国内化妆品品牌的表现,虽说不上是“冰火两重天”,但从业内屡屡唱衰巨头热捧本土的新闻论调来看,感觉似乎还真有那么点苗头。2013年末,美国化妆品品牌露华浓就宣布退出中国;今年1月,走的是欧莱雅旗下的卡尼尔;紧接着在6月份,被全球最大香水和化妆品巨头科蒂收购的丁家宜也宣布在中国市场停售。
从披露的财报来看,今年上半年,欧莱雅同比下降1.5%,宝洁的销售净额下降1%,联合利华的业绩也未能达到市场预期。但是,以上海家化为首的国产护肤品却在其中逆势上扬,其发布半年报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9亿元,同比增长16.29%,其中化妆品更是实现13.87%的增幅。
另一方面,一向紧盯高溢价高收入的互联网、新兴电子等行业的风头机构,也开始将目光重点转向了化妆品行业。以红杉资本为例,从2005年进入中国,奇虎360、大众点评、美团等都是其投资对象,行业主要涉及科技、网络、医疗健康等,却直到2013年才开始真正向本土化妆品企业“下手”,投资本土药妆品牌薇诺娜;今年,又携亿元进入韩后,不难看出它对这一行业的看重。
不怕投贵,就怕投错
在韩后与红杉资本签约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关于看好本土化妆企业的原因,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王岑是这么解释的,在亚洲的发达国家如韩国、日本等,化妆品市场如今都是本土品牌占上风,韩国有爱茉莉太平洋,日本有资生堂。而早在二三十年前情况并非如此,韩国、日本就像如今的中国一样,都是外资品牌唱主角。
他认为,就像一个国家的发展一样,国家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情况下,也必然会经历本土品牌越来越强势,越来越多地替换海外品牌的过程。这就是趋势,也是红杉资本看好本土化妆品行业的原因之一。
他用了一句“不怕投贵,就怕投错”来形容投资行为对行业趋势的看重,可见其对本土化妆品品牌的频频出手并非头脑发热的一时之举——毕竟这关系到的是钱的问题。而梳理其在中国的动向也不难看出其背后对这一行业的深思熟虑。从2005年进入中国,直到2008年对化妆品B2C网站乐蜂网的投资,才算是与化妆品有了一点关联,尽管这种关联更像是对化妆品的一种外围的试探;2011年3月 ,红杉又注资同类型电商聚美优品;直到在化妆品电商上浸淫5年后,红杉才于2013年正式投资本土化妆品牌薇诺娜。
2014年5月,聚美优品赴美上市股价大涨,站在背后的红杉真正尝到了甜头。也许是看到了化妆品如此大的爆发潜力,让红杉更加坚定了不甘于进行外围投资的决心,王岑透露,今年红杉也是看了不下20家线上线下的化妆品企业,而与韩后的合作敲定也花了不到3个月时间,可见对行业的期待还是比较热烈的。
老是被钱看中的行业运气不会太差
看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就看风投机构的投资动向,因为钱的嗅觉永远比一般人的嗅觉灵敏。毕竟在这些资本的背后,坐着一群精于大数据计算和分析判断的行业专家。说白了,老是被钱看中的企业,运气不会太差;老是被钱看中的行业,运气当然也不会太差。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说化妆品行业吧,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化妆品零售总额为1308亿元,同比增10.8%,增幅超过日用品及服装鞋帽等常规的增长大户。
在经济放缓的当下,相比其他行业化妆品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因此被资本看好也就不足为奇;另一方面,从资本的角度来说,它的作用除解燃眉之急、助一臂之力之外,还有无形中的资源的分享。用十长生董事长王国安的话说,资本的进入对企业吸引人才、利用外部力量促使企业规范化有着莫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外能镀金、内可升华,再加上资金本身的作用,可谓一箭三雕。
可见,春天来了更好;即使春天没来,那么有了资金的频频助力,春天也不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