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根据目的和任务,运用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
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方面内容:①引进新产品;②采用新的生产方式;③开辟新的市场;④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⑤采用新的组织形式。还应包括观念和思维的创新。这是最重要的。
创新的特点
创新的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
1、新颖性
新颖性包括3个层次:①世界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②局部新颖性;③主观新颖性,即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2、具有价值
这个特点与新颖性密切相关,世界新颖性的价值层次最高,局部新颖性次之,主观新颖性则更次之。
创新的分类
提起创新,人们往往联想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其实,创新的种类远不止这些。创新主要有7种:①思维创新;②产品(服务)创新;③技术创新;④组织与制度创新;⑤管理创新;⑥营销创新;⑦文化创新。
1、思维创新
是一切创新的前提。任何人都不要封闭自己的思维。若思维成定势,就会严重阻碍创新。“不换脑筋就换人”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公司不断招募新的人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其带来新观念、新思维,不断创新。
2、产品(服务)创新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是产品创新。对于金融服务而言,主要是服务创新。手机的更新演变生动地告诉我们产品的创新是多么迅速而高级。
3、技术创新
就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如:人们把军事上核技术转移到核电站建造上;
4、组织与制度创新
组织变革和创新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情景理论和行为理论。
系统理论:组织是一个开放、有机和动态的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技术管理系统、行政系统和文化系统。其特点是相互联系,一处改变,其他会跟着改变。典型的组织变革和创新是通过员工态度、价值观和信息交流,使他们认识和实现组织的变革与创新。
情景理论:在企业中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管理理论和方法。
行为理论:企业中人的行为是组织与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企业的组织变革和创新,可以改变人的行为风格、价值观念、熟练程度,同时也能改变管理人员的认识方式。
组织与制度创新主要有3种:
(1)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如重新划分或合并部门、流程改造、改变岗位及岗位职责、调整管理幅度。
(2)以人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即改变员工的观念和态度,知识的变革、态度的变革、个人行为乃至整个群体行为的变革。
(3)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任务重新组合分配,更新设备,技术创新,达到组织创新的目的。
5、管理创新
没有一成不变、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环境情境作为自变量,管理作为因变量。比如:① 产出导向管理:产出不限于工程师和工人,也适用于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②工作人员不只对上司负责,也对同事负责,打破障碍,培养主管与员工的亲密关系。有人把管理创新划入组织与制度创新。
6、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是指营销策略、渠道、方法、广告促销策划等方面的创新。
7、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指企业文化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