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美妆工具,在记者采访终端店主时总会问及一些,得到的答案基本是每家店都会有销售:或是玛莉安、杰丽斯、城市小铺、芬龄、伊采莲等大众品牌,或是直接从洗化市场拿大陆货,或是经营彩妆品牌的搭售挂件。而在终端店场地内,与热闹护肤品、彩妆甚至洗护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妆工具区显得很是冷清,甚至有一些店没有这个区,即便有也并不会配备专业人员推荐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护肤市场的成熟,美妆工具至今仍未形成独立销售市场。目前还只是作为彩妆的补充,大多是都是与彩妆产品进行连带销售,所占美妆市场销售份额还不到5%。在以往,记者听到的声音中多数对其期待甚少但也无抱怨,用“鸡肋”二字形容美妆工具再为恰当不过;不过这段日子以来,记者却听到了些不一样的声音:随着彩妆兴起,美妆工具会不会成为下一匹黑马呢?
像《阿甘正传》里说的那样:“人生就像巧克力,谁也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且跟着聊聊美妆工具这一曾被人遗忘的“角落孤独症患者”,接下来是要怎么“闹”?
死马论:品牌混乱,终端凌乱
记者在行业网站曾看过这样一个调研结果:随机针对时尚女性一族,咨询有没有认知的美妆工具品牌,几乎没有人像使用护肤品一样罗列出一大把国际及国内知名品牌。美妆工具的品牌发展程度之混乱可见一斑,另据相关调查显示,75%的国内消费者不会重复购买同一品牌的美妆工具。因为消费者根本记不住这些品牌的名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妆工具品牌能让消费者像记住海飞丝、美宝莲那样深刻。
周末时,记者特意去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一家屈臣氏门店观察,看到:这家屈臣氏虽然有美妆工具出售,但处于“被零散、被冷落”的状态,随便的一个挂架或者一个纸盒就凑成美妆工具的安放之处,
此外,记者采访的一些终端商也纷纷表示对美妆工具的行情不看好:
来自河南的博爱新世纪老板王铁梅就告诉记者:“我们的美妆工具大都在洗化城拿货,贵了根本卖不动,我觉得美妆工具不会火起来,甚至说是会沉下去的趋势。打个比方,现在很多地方在化妆品店修眉都是免费的,谁还会用到工具?甚至腮红里面都会带有腮红刷;除了一些专业人士,像唇膏刷这些更是少人用。目前卖得好的美妆工具也就睫毛夹、化妆棉这些了,但是利润低微,做不起来。”
偃师雪竹化妆品连锁店总经理杜晶晶在接受采访时聊到,在自己的店里也有美妆工具出售,就玛莉安这一个品牌。不过销量并不是很好,感觉美妆工具暂时火不起来。温县东悦忆莎总经理郑秋月也有同样的看法:“美妆工具我们是作为附赠去卖的,也有单品卖的但不是很多,感觉销量不会太好,未来的话要说美妆工具会被淘汰倒不至于,但占比不会太高。虽然有些人需要,但不多。”
黑马论:彩妆崛起,工具升天
广州白云区某一日化用品品牌销售经理陈先生告诉记者,在日本化妆品店中,美妆工具类陈列面积可以高达40%左右;而在欧美化妆品店,其陈列面积也又30%左右;而在我国,化妆工具品牌还尚未形成真正的消费者品牌,也是只有部分彩妆品牌兼顾着出一些仅仅作为赠品使用。
他告诉记者:“这充分说明中国的美妆工具市场显然还没有被深度挖掘,可激发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巨大,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美妆工具现在在国内发展状态不好,但有日本和欧美的样板存在,说明其会发展壮大,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环境或契机罢了。而近些年随着化妆品加盟店开架区的不断活跃,加上消费者对需求的不断提高,美妆工具这一细分品类的发展正焕发生机。”
业内专家则表示,美妆工具是基础性的东西,其使用量不是特别大,但同时,几乎每一家专营店都会有销售,例如是经过市场成熟期培养的眉刀、化妆棉、粉扑,不但走量快,而且被消费者认知度高,很容易成为家居必备品。对于发展前景良好的美妆工具产业可谓是投资的一个新亮点。回头来看,当前的中国美妆工具发展市场,领导品牌还是比较稀缺,这一信息透露出,对于很多美妆工具的生产商而言,机会还很大。
同样,来自河南的连锁店主王根林也有同样的看法:“彩妆使用在经过10多年的培育后,日常妆容已成为现代女性必须的生活内容,随之而来就是使用专业相配匹的化妆工具。我觉得这块以后肯定会好卖,彩妆卖好了,这块自然会上去了。且美妆工具在运作上没有太大的库存压力,产品保质时间长、利于资金盘活,而且货源的动销速度快,利于备货和管理等有利因素,并具备兼容性强、资源易整合、系列推广无负担三大优势,更适合我们去操作。”
记者了解到,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美妆工具出现了多种新奇的品项,如电动类美妆工具在近些年迅猛发展。深圳市瑞吉思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一家从事此类的企业,其销售孙经理向记者透露:“随着美妆工具的电动化,美妆工具在使用上会越来越便捷,慢慢地人们就会把美妆工具当做是日常家庭用品的一部分,美妆工具也会由彩妆的辅助工具变为日常家庭用品。”
最后引用一位业内专家的话:无论是死马还是黑马,能受到争议就至少不是一潭死水。而对美妆工具,要像看待所有正常事物一样,不能对其绝望,也不能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将消费者群体的意识培养起来,才能把死做活;反之,不考虑市场环境盲目实践,或许就距离死期不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