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妆工具这几年卖得比之前好了,像恋爱女王这些牌子的产品开单量也不差,但整体来说还是不乐观。”偃师市雪竹化妆品连锁副总经理杜晶晶跟《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介绍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美妆工具一直平平淡淡,没有多大的起伏。除了厂商本身的原因,消费者、渠道等因素也在制约着美妆工具的发展步伐。而就在美妆工具变成鸡肋的同时,泛美妆工具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而兴起,并开始发光发亮。
“泛美妆工具”
美妆工具的范围界定一直未被明确,究竟何为美妆工具?各位看官又可否给其下个定义?
自美妆工具出现以来,业界对其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的人认为,美妆工具顾名思义就是辅以彩妆的操作工具;有的人则认为其不仅是彩妆的附属品类,更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应用工具。据《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了解,美妆工具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分类。
一、美妆工具分为六大类:石头类(如磨脚石)、刷子类(如腮红刷)、海棉类(如眼影海绵棒)、塑料类(如喷壶)、五金类(如眉刀、睫毛夹),以及近期兴起的电动类(如电动洗脸神器)。
二、美妆工具分为彩妆辅助类:粉扑、假睫毛、刷子、双眼皮贴……日常家庭用品类:洗脸棉、修甲工具、便携式塑料喷壶……
然而现在又有了新一个说法,美妆工具的范围界定逐渐拉大,除了辅以彩妆的操作工具之外的各种小的成员共同组成了一个“泛美妆工具”品类,它们的销售市场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而扩大,且不断有各种新品面世。譬如修甲工具,近年来,美甲的发展势头正猛,很多女性开始热衷于做指甲,除了流连专门的美甲店,还开始购买美甲工具自己DIY。
一位做美甲工具生意的淘宝店主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透露,其店内的修甲工具套装今年1-8月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比增长了26%左右。另外,泛美妆工具中不得不提的是最近兴起的电动美容仪器了,这类工具按功能分类可分为清洁类、滋润类、瘦脸类。其价格低至五六十,高至上千元。这类产品推出之后便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与买单,发展前景可观。
品牌运作难度大
现在大家都在讲品牌,品牌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产品的销售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对美妆工具而言,品牌仍未成为厂商之间竞争的大方向。事实上,目前的专营店几乎无任何美妆工具品牌的形象,虽然已有几家厂商在试图打造品牌,在终端推出专柜,但收效甚微。消费者对美妆工具的选择,着重点在于产品功能、品质以及外形包装上。
《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采访了武汉一高校的大三学生张钰平,自从一年前学习了化妆之后,几乎无妆不出门,而对于彩妆工具,“我其实没有在意过睫毛夹这些工具的牌子,感觉价格合适、使用效果不错就买了。可能我买过得几个夹子都不是同一个牌子的。”
杜晶晶向记者表示消费者对品牌是没有认知度的,“只要款式好看就行了”。并且同个厂商经营着多个品类的美妆工具,这会分散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降低消费者的品牌粘性。加上渠道过于单一,不利于厂商扩大品牌知名度。
除此之外,彩妆企业进入美妆工具市场也给美妆工具厂商带来不少压力。事实上,彩妆企业在耕耘工具之前已形成较为良好的品牌效应,广州天河区的一位白领女性邹丽玲对记者说:“我挺注重刷子的选择的,太过便宜的刷子,质量不能保证,太贵的我可能会觉得不值这个价。所以我一般就选芭比布朗的刷子。刚开始接触芭比布朗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个大牌子,质量应该有保障,后来用了过后确实不错就一直用下去了。”这是当下美妆工具厂商所不具有的,但同时也是其发展升级的方向。
助销品的帽子还不能摘
随着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彩妆的春天似乎也随之走近。而作为彩妆的补充--美妆工具似乎也出现了崛起的苗头。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妆工具给人最直观的印象还是彩妆的“助销品”。譬如,买腮红附送一支腮红刷。消费者对美妆工具的需求往往发生在彩妆消费之后,就其所购买的彩妆产品而选择相对应的工具。
《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走访广州大大小小的日化专营店时发现,很少会有店员向消费者推介美妆工具,即使顾客在挂架前对产品进行对比选择。事实上,终端对美妆工具的热情度并不高,他们更多的是把其作为店内的补充品类。
记者采访了多个终端店主,总结了他们的意见,终端对美妆工具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不起量,这类产品的使用周期长;二、利润空间小。“一个睫毛夹,用户可以用到她们厌烦了才换,期间她们有需求也顶多更换上面的橡胶条。”河北一位杨姓日化店主向记者表示:“除了化妆棉这些,大部分的工具走量小。卖不过来我们赚什么?而且我们这种县级的小地方,能赚钱的贵的工具产品我们也买不了,便宜的也没啥利润空间。”
当然,记者所采访的几个观点不能以一概全,所提出的问题并不全面,但却真实并长期地存在于美妆工具市场当中。而事实上,从流通到品牌,美妆工具确实走在了发展的道路上,美妆工具的市场也有随着彩妆行业的发展而扩大的苗头。一个行业的发展必会经历一段黎明前的黑暗。美妆工具厂商们应找出问题,直面问题,最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