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市场 » 正文

渠道为王,本土高端洗护的“殇”“兴”“思”

发布日期:2015-01-16 09:09   作者潘亚鑫
渠道为王,本土高端洗护的“殇”“兴”“思”

  前些日子,在探讨高端洗护现状问题时,记者就曾发现这样的状况:中国高端洗护的萌芽起源于外资品牌。从上世纪90年代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洗护大牌瓜分中国市场开始,到21世纪初资生堂水之密语、汉高施华蔻、沙宣等国际高端洗护品牌在中国开疆拓土,这个现象愈演愈烈。

  到了2012年,本土高端洗护品牌才刚起步;2013年之后,随着概念炒作,洗护高端化被唱响,继霸王“中药防脱”之后,众多本土品牌呈井喷之势,优妮、宫品、滋源、至美绿效等相继出世,本土高端洗护品牌续力爆发。

  长期以来,本土高端洗护市场上都由宝洁、沙宣、资生堂、汉高、欧莱雅等国际大集团把持,新近萌生的本土高端洗护品牌在这些“大佬”面前也只能算是“初生牛犊”。而从渠道商来讲,目前化妆品销售渠道主要有商超、百货、专营店、电子商务、美容院等,那么本土高端洗护品牌在渠道上又该如何发力呢?

  殇:商超战,未打起便哑火

  众所周知,洗发水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商超了。

  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前些时日,记者和广州、徐州几个做商超包场的代理商聊天,得知这几个代理商没有一个是做本土高端洗护品牌的。问其原因,纷纷表示:销量不行,在商场卖不出去,和一些大牌产品相差如天壤之别。

  就此事,记者向业内专家请教,得到如下回复:高端洗发水本就是超市普通洗发水产品的延伸,因此消费者在没有广告宣传的引导下,在终端的购买也还是在传统品牌中选择这些高端产品。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传统品牌有哪些?毫无疑问像海飞丝、潘婷、沙宣、清扬等等。所以本土高端洗发水在诱发消费者自己主动购买上要欠缺很多,这也是众多本土品牌在商超里面真正发不了力的原因。

  由此,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于外资产品来说,凭借普通洗发水打下来的品牌知名度,其高端产品多多少少会有销量,这个销量所占有的消费者群体总和是巨大的。一位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商超终端,本来就没有强势的本土高端品牌。对于本土洗发水企业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在超市渠道有强大的陈列和铺货,在商超的底蕴远远不如外资品牌一二十年的积累,没有条件去竞争。

  面对商超这种无力情况,本土品牌又该如何突围?一位专营店主:“这些传统洗护巨头的渠道以大型商场、连锁超市为主,我们专营店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有时我们只能赚流量,至于利润则是一场空。”在洗护被大牌商超化的时代,由于所占市场份额小,专营店一直受到歧视。甚至很多时候,专营店只能趁着当地商超打折促销的时候,向其引进一些洗护产品。

  那么,专营店是否可以作为本土高端洗护品牌的一条转兴之路呢?

  兴:CS战,空白或成金矿

  记者采访了不少连锁专营店主,得到的答案或许有些让人欣慰。

  临颍天姿日化总经理王根林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做了自然而然和阿道夫这两个品牌,目前来看销售已有起色。”另一位连锁店主刘世奎告诉记者:“我们去年开始做了阿道夫、滋源、优妮三个品牌。目前来看,优妮销售最好,其他两个也已慢慢赶上。”而在采访过程中,其他一些连锁店主纷纷表示从去年和今年开始,或多或少都做起了一些本土高端洗护品牌,而且大多数人对其抱有希望.

  在早先对阿道夫母公司澳谷生物科技总裁李志珍采访时得知,目前阿道夫所走的渠道主要是CS渠道;无独有偶,记者采访至美绿效掌舵人张明时获悉,在至美绿效的规划里,除了会所、高端百货外,CS渠道也占了大部分。

  采访中,植美总经理屈稳钜告诉记者:“随着电商兴起,专营店的线下生意受到冲击,份额下滑,利润降低。这时候兴起的本土高端洗护品类则有利可图,于是专营店便会重视起来。而二者结合又反过来推动了本土高端洗护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结合又推动了本土高端洗护的发展。”

  本土高端洗护品牌在专营店渠道和在商超渠道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业内专家透露:外资高端品牌往往给予专卖店极薄的经营利润,专营店自然动力不足,由此,专营店渠道的本土高端洗发水就原本是一个空白。加之运作高端洗发水有高利润,受到了专营店主的追捧,也进一步助长了企业推出这类产品的热情。

  思:渠道展望,路子怎么走?

  我们来总结一下目前本土高端洗护品牌的几个主要渠道:

  首先是CS店,其次是高端百货和KA卖场,再次是会所等。

  本土品牌初期大都以CS切入,之后再逐步往上。而以专营店为切入点的本土高端洗护,如果不能提前把商超等渠道利益规划进去,以后要从专营店走向商超,就会困难重重。毕竟,在起步之时就聚集到专营店,以后想高都高不起来,就像水逆流起来难度就会大增。

  其实,目前做高端洗护的品牌,很多都是从概念炒作开始,如“品类元年”“黄金年”等充斥消费者眼球,但当热潮过去,许多品牌就此沉下来不再做声,这两三年内此类例子已经很多,不得不引起我们去反思。

  拿外资品牌为例,为什么资生堂、沙宣、施华蔻等能够长盛不衰,在商超做得风生水起?国内哪一家的产品敢说要比它们的质量强?

  我们来看下看澳谷的阿道夫,其核心是什么?研发加技术。三个技术团队支撑:一个整合了德国、澳洲、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研发资源的研发团队;澳洲总部技术支持;和广东药学院的合作。再说至美绿效,其核心是什么?产品功能整合。记者了解到其新品璐熙可“金果玉露黄金液”高端洗护系列新品品本身洗护养三合一,既能满足顾客基础护理、深度修复、系统美发的三重需求,又能提供给消费者“品质、品味、健康”的产品价值感。

  也只有本身产品具备独特优势能够差异化制胜的企业才能在渠道上立足和壮大。

  总而言之呢,无论渠道怎样开始,也无论当下如何,渠道发展的第一步是使产品被消费者接受。

  产品先行,面包总会有的,渠道也总会有的。

  渠道为王没有错,但更完整的表述则应该是“产品为本,渠道为王”!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