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观察 » 正文

进口品代理来了,等待它的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5-01-07 09:58   作者申长伟

进口品代理来了,等待它的是什么?

  从上海美博会到广州美博会,越来越多的进口品牌加入参展行列。这意味着中国日化市场不仅在经历着一个品类膨胀期,同时也逐渐发生着一种有关“本土品牌VS洋品牌”的新形态竞争格局——其中有宝洁、联合利华等传统强势外企,有逐渐崛起的本土企业,也有来自日韩欧美、刚刚被国内消费者听说的新品牌。

  这些刚刚进入国人视线的品牌,既没有足够的势力进行扎实的渠道拓展计划,也错过了宝洁、联合利华等巨头曾经拥有的市场契机。在新一轮的角逐里,他们凭借的是在小品类中剑走偏锋,也凭的是国人对洋品牌的盲目推崇。

  海淘、代购、网上专卖……这些新品牌进入市场的方式五花八门,然而真要做成气候,则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商超卖场、专营店等主流渠道——问题就在于,经销商店主们能在这些进口品身上找到共赢点吗?后者的竞争优势在哪里?究竟怎样的合作,才能吸引起渠道势力到终端消费群体的兴趣?

  外来和尚好念经

  受日韩流行文化影响,80、90消费者对日化化妆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有人曾说《来自星星的你》这部韩剧一共捧红了两样东西:炸鸡块和气垫BB霜。该剧热播期间,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圈里也充斥着各种有关气垫BB霜的代购与“晒单”。这既得益于亚文化潮流的影响,同时也显示了互联网正使得商品选购更加多样化,日化产品的销售及宣传渠道愈益多元化。

  此外,许多来自欧美地区的小众品牌,经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引介之后竟也能逐渐聚拢起自己的受众群体。“许多本土消费者下意识地认为,凡是国外的总是好的。这种消费趋向的结果。就是导致不少国内企业也去取一个洋味儿十足的名字,或者干脆到海外注册公司。”一位营销界人士如此解释当下这种崇洋风气。

  单纯一个外国名字都能如此显著地影响消费行为,更何况真正的国外品牌呢?这些进口品之所以频繁参展于国内展会,某种程度上也是受了这种风气的鼓舞。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者挑选商品时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精准。“顾客选购化妆品前,先会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界定自己的‘范儿’,然后基于此去挑选‘感觉对’的产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基于审美趣味形成各种圈子、网络社区,并去挑选适合他们的品牌;然而许多本土日化企业却定位模糊,仍旧在同质化的泥潭中打圈子,“这种形势的后果,就是市面上的产品功能趋同,品牌认知度差,难以构成情感维系。”反观一些从未听过,但是“不明觉厉”的外国品牌,却会因为其“小众”显得异常惹眼,进而被消费者视为可以标榜独特个性的选择。

  渠道结构的变化

  前文已提到,许多不在国内销售的品牌之所以能被消费者熟悉、乃至于追捧,与“海淘”、“海外代购”有着莫大关系。这种低廉的渠道成本,使得进口品很容易能够就被引进本土市场。然而对于品牌方来说,诸如此类的零敲碎打,似乎并不足以支撑开拓中国市场的重任。

  进口品代理谋求更大的蛋糕,势必仍然要借力业内主流渠道。另一方面,许多专营店、精品店倒也并不会完全排斥进口品。“我们也会适时引入一些顾客比较陌生的代理品,这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些新鲜感。此外,对于一些国内企业不怎么染手的小品类,引进代理品也确实可以作为一种补充。”一位精品店主如此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

  一些日韩品牌基于文化、习惯以及肤质相近性的考虑,更加上有日化文化潮流的东风可趁,也会将中国市场视为潜力巨大的新蓝海。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一些日韩背景企业联合中国渠道商共同打造一个外资品牌。南京苏美化妆品连锁有限公司所运作的Vinistyle便是一个这样的品牌。其产品与韩流风向保持一致,渠道则交由国内代理商专卖专营。这种合作方式的优势,就在于能够使品牌与代理商利益高度一体化,荣则俱荣,损则俱损,代理商不会首鼠两端,品牌方亦较少卸磨杀驴。

  如果说传统渠道在小品类、小众精品方面为进口品留了一席之位,一些新兴的渠道形态及商业模式倒是彻底向进口品伸开拥抱。前不久的广州美博会上,最为显著的两大特色就是微商与进口代理品。许多源自韩国代购的芦荟胶、面膜产品,在此之前就已经于朋友圈中大卖。微商独有的融使用体验、真实社交圈以及自媒体人为一体的运作模式,尽可能地压缩了渠道成本,并且更易于凝聚具有高度品牌认同感的消费群体。而对于朋友圈卖货来说,进口品则充分体现出其“稀缺性”与定位高端的印象,从而使得产品的高价位也更具说服力——正如人们经常看到的,朋友圈上大卖的产品,价格往往是远高于线下同类产品的。

  这个高度强调品牌文化认同感的年代,毋宁说为一切标榜独特、小众的品牌提供了契机。消费群体定位变得愈益重要,消费者则极渴望展现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就这一角度言之,即使立足小众市场、小众品类,这些天生就不同于本土产品的进口品还是颇有可为的。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