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市场 » 正文

要掌声和面包,还要经得起吐槽

发布日期:2015-01-07 09:32   作者赵晓琴
要掌声和面包,还要经得起吐槽

  先说说咱这些代加工企业的态度,挺爱藏着掖着的。即便号称“元始天尊”,也得过了公众认证、盖章这一关;如果是位居十八罗汉、三十六天罡地煞之列,总也有偶尔现身、友情演出的时候;就算还没能抢进一百零八单将阵营,总会指望拉钩、歃血为盟的呀。怎能只是一味决绝露脸,或闷声发大财,或者忍气吞声把苦吃呢?掌声与光环给了品牌,天价利润眼睁睁看人家得手,只为自己留出半片面包,难道这就是国内化妆品代加工企业可有的全部姿态?

  你不发话,有人出声了。一位转作进口韩国产品代理的北京总代不禁吐槽说,即便他在广州有可以用得上的关系和资源,但还是选择了一家位于上海的韩国工厂对产品进行灌装,原因竟是“(进口品上)有广州这两个字,就有高仿的嫌疑”。先不论他这话是不是全对,什么立场,但就这些年广州、番禺、汕头等地为代表的代加工模式和工厂,一边是声名鹊起,一边是非议不断,因此,就咱国内目前代加工和代加工工厂存在的问题、不足,也值得说道说道。

  “上不去”:管理不规范,质量难把关

  一个企业从求生存、到求发展的过程,就像是人在爬梯子,要是脚下功夫不稳,那就悬得很。作为代工企业,好说歹说还是靠实实在在的产品说话,要是品质出问题捅了娄子,可还有重头再来的机会?道理都懂,实际执行起来诱惑太多,就难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行内有部分代工企业大咖订单接到手软,脑洞大开,就把订单委托给部分小厂加工,神马质量、标准、要求也就没法拍胸脯保证了。因为效率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嘛!当然这位业内人补充说道,一般外包的是部分简单的工序。

  之所以不规范,还是因为那些“有的、没的”,首先是针对面膜代加工厂,国家还没有相应的生产规范,包括对各种添加剂、成分的明确规定。因而,部分违禁成分、为追求功效加大分量的事情也有发生。再者就是相关生产标准、部门认证成为了一道摆设,或者是对外宣传的旗子,好看不好用。

  不过也有人替自己喊话了,质量问题也不是代工厂一方造成的,品牌方也是急功近利的主儿。他们面临的情况就是,许多代工企业在品牌商面前并不占很大的话语权。记者采访的几位代工工厂负责人那里听到的声音多是,所谓代工,就是根据品牌客户的要求,做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这其中就有文章可作了。陈小姐,在一家有着20多年面膜生产经验的广州某化妆品厂的国际部就职,专门负责工厂OEM业务洽谈。她告诉记者,近些年面膜势头越来越火,一些符合厂方代加工条件和资质的——有品牌、有商标注册客户找上门来,拿着某著名面膜品牌,点名就说要那种模样那种功效,要求厂方调制出相应配方就可以了,客户认为即便跟风、模仿、山寨,也不打紧。

  “快不起”:部分工序靠手工,熟练工人难招

  事实上,这些工厂也有自己的烦恼,工人老在招,却老招不满,准确地说,招到一个操作熟练、好管理、安分的工人很难。据介绍,上文提到的这家工厂对客户也有要求,起订量是5万,品种不超过3个系列,工厂可以提供设计、包材、面膜配方、后期运输,甚至检测等一条龙服务,当然服务项目是有偿计费、客户自由选择的。该工厂工作人员朱小姐告诉记者,称现在工厂引进了2条生产线,日产3万片以上。车间总共有50多个工人,马力全开时会出现加班、赶工,因而打算下一步还要找上20来人。其中最费人工的就是面膜布折叠,耗时也最长,基本上靠个人手脚快慢。比如,一位普通工人一天可以折上六七千片,八小时外加班加点可以达到一万多片。

  也有人反映说,珠三角地区招工并不存在大的问题,关键是难留人。一位某面膜品牌的负责人介绍说,自家的厂方是在一个工业园,聚集了许多厂房。但不管什么工厂,都是要提供食宿,住宿算是工厂基本的福利和配备,否则真心留不住人。从这一点看,广州某专做口腔护理的工厂生产总监余春生则认为,珠三角许多地区给予工人,尤其是青年打工者的待遇和福利并不怎么样。一方面是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对此并无要求、规范,工人也没有这一意识;另一方面工厂为减压成本,也并不重视,或者忽略不计。如此一来,留不住人、工人流动大也成为多见不怪了。

  “大不了”:小规模生产多,竞争更激烈

  目前,被业内公认为代表国内领先水平的化妆品生产制造商,数得上的就是科玛、栋方、静美和浩雨,分布在广州花都、白云等地,从这点来看,广州OEM代加工事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同时也有一种说法,现在网上销售的面膜有90%,是在广州白云区代工,可以说是面膜代工的集散地就在这里,集结了大大小小的面膜生产厂数以千计,呈现出散、小、乱的状态。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代加工工厂负责人均表示,工厂、公司都经历着生产从小规模到正规化,从手动、半自动向全自动跨进。

  余春生介绍说,许多依靠代加工起家的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为给消费者信心保证、对品质、配方和卖点进行控制,就会选择自建工厂或者选择更加优质的合作方。并且伴随着的人力成本上升、原料市场价格波动,许多代加工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难以为继。在这些影响下,OEM加工业务趋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而强者越强,弱者逐渐被淘汰。他认为,许多国际品牌在选择代加工工厂时,外包的业务和产品多是非核心的、次要的,利润低、以人力劳动为主,属于集团副产品。在国内现行情况下,这对代加工方并没有多大好处。

  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也参与到国内代加工市场来,并以“充分了解市场,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具有针对性诉求的服务”的定位,区别于国内小作坊式的简单代加工,来引导中国市场。据报道,2005年进入国内的莹特丽集团,被视为最具“国际品牌合作伙伴”的标榜资格,称有40%的世界知名品牌都其合作客户,并始终聚集在OEM领域、不推自主品牌,企图在中国叩开国际品牌代工业务大门。除此之外,文中开头提到的北京某总代直言,韩国代加工工厂更为严谨、遵守合同,市场操作比较规范,而国内某些工厂会发生原料节流,或将原料稀释、配方外泄给竞争对手等事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话到此处,咱们国内的化妆品代加工企业是不是更应该拒绝不说话、不透露、不评论的行为方式了呢?是不是应该放弃旧路子、旧模式,寻找新的出路了呢?是不是应该加快转型、提供更丰富、全方位的服务,立足市场,取得更多鲜花和面包呢?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