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中国的面膜代工企业走到今天,基本上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它将成为经济波动中的伴生品,所谓的伴生品就是经济周期好的时候他们就成长,经济周期不好的时候就死亡;二是选择成为专业化的一员,即成为全球产业链上的合作与配套者,而不是单纯的代工者。随着人员成本越来越高,代工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再加上处于化妆品产业链的低端,仅仅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生存危机日渐显现。
面临当前的生存困境,该如何选择?是主动转型寻求突围,还是遵循产业规律进行“搬家”转移?越来越多的事例无不彰显着,中国代工企业正行走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到底出路在何方?
“剩者为王”的“逻辑”
业内有一句话是剩者为王,面膜代工企业唯有先能剩下来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如今代工模式受到极大挑战的情况下,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这个话题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国内很多化妆品代工企业都有去尝试,有些企业败下阵来,有些企业还在交学费中。《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探寻面膜代工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空间。总结下来,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代工模式转变
面膜代工模式主要分为OEM和ODM两种模式。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面膜代工模式仍是以OEM居多。“OEM发展的这近20年间,一直是市场的无形之手主导的充分竞争的结果,而过去的十年基本是从初步的原始积累到规模化经营的阶段,是一个‘乱世’,还是比较容易生存下来的。”广州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山这样总结国内OEM企业走过的道路。
“但是在未来,纯粹的OEM商在未来很难生存,这些代工企业不仅在客户面前没有主动权,而且面临着品质管控、生产管控及商业模式不对称等诸多风险,并不适合于未来的代工模式,应该向ODM转型。”业内人士对《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说道。
行业某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代工领域,真正能称得上ODM的企业并不多,ODM企业的生存前提是具有技术研发的能力,但中国的许多代工企业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即使部分宣称拥有自主技术和研发能力的企业也很难真正达到ODM的要求。代工模式将会如何演变,是继续OEM还是转向ODM,抑或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我们目前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依附自创品牌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除了寻求在商业模式上的不断探索,代工企业最大的一个心愿莫过于建立自己的品牌。很多代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将代工和自主品牌建设同时进行。因为面膜代工企业在产业链上既没有自主品牌和信心技术,又没有独立的营销渠道,只能靠微薄的加工利润来维持生存,很多时候都会有强烈的不安感。而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和自主权,这样在市场上才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和品牌商对弈的时候也能多一些资本。
业内专家认为,代工企业在考虑自创品牌时,应首先考虑以下问题:对国内市场了解程度,产品和品牌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市场上有没有可进入的市场切入点和操作空间?有多少可以投入的资源?凭什么可以和同类品牌竞争?有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入市策略?有没有一个高效而专业的经营团队?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代工企业如果没有很好的答复,可以放慢自创品牌的脚步;如果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自然可以积极去探索自己的发展。
三、品牌化经营思路
尽管在不少专家眼中,OEM思维下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只能逐步暴露建立在低成本之上的代工厂的整体性困境。做不成自有品牌的代工企业,也不应放弃品牌化经营的思路。特别是在转型期的代工企业除了在技术和运营上下功夫,更要重视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注重员工的发展。业内人士李红超对《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说道:“不断增强实力做强,重视技术研发,提高工人素质,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向国际口碑进发,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代工企业本身就能成为品牌。”
“微笑曲线”绘制“代工脸谱”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经历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而从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2000多亿的规模以及随着整体经济水平提升而必然发展的行业未来看,代工企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所需做得更多应该是坚持并发展自己的最大优势,如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管理规范等。但要看其自身的资源与实力,如果能做研发,那就从代工向研发拓展,如果有条件做营销渠道,那就向品牌拓展。如果两端延伸的条件都不具备,那也可以选择做专业的代工。
广州栋方日化有限公司CEO唐新明曾说:“当前代工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于技术的漠视。国内代工企业的发展水准还是很低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技术,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化妆品行业真正出类拔萃的技术人员不多,二是化妆品企业老板不注重技术研发,而做技术研发需要时间积累和投入。”同时也说明,面膜代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微笑曲线”中间的制造环节,这个环节的附加值最低。所以也需要老板们转变思路,不要在在制造体系里将技术做到极致,还要走向化妆品产业链的合作与服务。 在这方面,科丝美诗、科玛等实力企业已经走上了行业的前列。
未来的面膜代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发创新,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品牌、营销与服务。用“微笑曲线”来绘制新的“代工脸谱”。
附:
所谓“微笑曲线”是1992年提出的理论即: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微笑曲线中间代表制造能力,左边是研发和创新能力,右边是市场和品牌能力。微笑曲线要求企业追求位于左右两边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品牌能力,弱化制造为主导的能力。而哭泣曲线和微笑曲线刚好相反,在哭泣曲线中,制造能力处于最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