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市场 » 正文

聚焦补水:概念之外寻求突围

发布日期:2015-01-06 10:04   作者申长伟

  聚焦补水:概念之外寻求突围

  补水无疑是日化产品中的主流品类之一,近年来围绕补水而研发的水、霜、乳液乃至于面膜更是数不胜数。在产品的适用性方面,一种理所当然的方式就是根据不同皮肤属性对消费者进行分类,然后从中划定产品的适用群体。除此之外,多数企业还会选择通过“概念”的包装来强调品牌特色及产品功能的差异化。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泉水”、“海洋水”、“冰川水”等多种水源补水的流派。

  过分推重水源补水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当下的行业格局已经探到了这个补水红海的边际,另一方面则是变相地影响后来者提出更多、更为“冷僻”的水源概念。站在渠道乃至于消费者的角度反思这个问题,经销商、店主推广开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多久的周期?概念带来的新鲜感能够维持多久?一款补水产品的真实体验、使用效果是怎样的?如今我们早已走出若干年前的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经销商在选择品牌、品类方面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而消费者的声音,通过多远化的互联网媒介也变得更具影响力了。

  如今听到市场真声音已非什么难事。关键在于听到这些真声音之后,上游企业应采取怎样的新方法去回应这种声音。

  那些补水产品是怎么在微信上火起来的?

  “朋友圈卖面膜”毫无疑问是今年以来最热的话题之一,自然,朋友圈里热卖的不仅是面膜,也有其它的芦荟胶、膏霜乳液等产品,其中补水无疑仍旧占据着相当份额。这一系列事件蹿红的诡异之处在于:明明是关乎日化产业格局的大事,却又与诸多业内人士保持着一种奇怪的疏离感。无论是卖产品的代理,还是红起来的品牌,在此之前都不属于日化圈里最具影响力的那个群体。朋友圈的火热蹿红,令一群自称为“微商客”的群体成为第一批淘金者,惯于线下操作的众多业内人士则在反思:它们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抛开众多类似于“真实社交圈”、“层层代理”等有关商业模式的话题不谈,朋友圈卖货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产品使用分享。微信代理本身即是产品的使用者,其将产品的使用心得、使用效果贴到朋友圈内,产品的功能及真实效果因此更具说服力,许多有相似诉求的消费者自然会对其产品感兴趣。

  实际上,互联网上目前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化妆品使用交流社区。在豆瓣上,一篇题为《告诉你美国皮肤科医生推荐什么!不要胡乱被种草!》的帖子,以作者自身失败的护肤遭遇,分享了有关海蓝之谜、SK-II等多个国际顶级品牌的使用心得。第一手的图文信息,在读者群中产生了极大渲染力,下面回复的跟帖更是长达16页!

  使用体验,不仅增强着使用人群的内部认同感,更是逐渐显示出营销推广层面的爆发力。

  在信息流愈益对称、消费者要求更多知情权的当下,顾客对产品价位的承受力显著增强,其对品牌、产品的期待也非同往日。重视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不仅能够收获最直观的顾客信服,更能借助这些互联网社区产生营销增值。反过来讲,如果企业依旧片面强调营销,而忽略产品及体验工作,很可能赢得一时,却输掉整个局势。

  生物学的发展充实着人们对皮肤护理的认识,站在研发最前端的人无疑才能拥有更为持久的优势。过去人们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后来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营销实力不对等的现实令人们感叹“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今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更是为诸多行业带来了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更加迅捷,消费者的呼声也更容易被听到,而企业的全媒体战略,则更应该基于真实的消费者诉求及体验而展开。

  终端店主的期待:品类渗透

  尽管上游品牌方每年都会推出各种花样不穷的概念,却并不总是能够引起店主的兴趣。炒作概念,可以说在各种品类里都会发生,在采访终端店主过程中,却发现真正能够被认可的不过寥寥几个。譬如面膜品类中蚕丝概念火了,留给其它概念的空间就会大幅缩减;护肤品中蜗牛霜火了,其它产品的销售也会大受影响。因此,尽管人们都渴望自己正运作的概念刚好是将要大卖的那一个,现实却表明这注定是一次赢家通吃的游戏。

  补水产品在几大主要“水源补水流派”形成固定格局之后,留给其它后来者的空间自然更小,而那些跟风者的进入,难免在亦步亦趋中被市场洗牌。

  与这种格局固化不同的是,小品类的发展却展现出无限生机。一个品类从成长到大卖,总会经历一段培育期,这就给企业留下了相对充裕的反应时间。举例来讲,随着面膜品类在终端大卖、并且逐渐演变为快消品的势头,补水面膜自然也可以杀出属于自己的市场。其它诸如原液、精油、喷雾等品类的发展,也同样给补水留下充裕的发挥空间。

  另一方面,当前不在少数的店主亦深信日化行业已进入一个品类为王的年代。一个全新的子品类,往往意味着所有参与品牌的合力造势,企业投入其中,借势多于造势,自然更有希望事半功倍。

  毫无疑问的是,补水今后仍将是日化行业的热门话题,其产品形态、品类形态逐渐多元化却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企业自身要扩充产品结构,创造更多增长点,终端店主也在期待黄金品类能够拉动销售。水源补水的思路,在经过一轮爆发式增长、进而剑走偏锋甚至走向死胡同之后,势必会在创造出许多冷僻概念后逐渐式微,然而结合新品类,强化补水的多样性,却能够避免同质化与冷僻化,为渠道势力创造更多的共赢点。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