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坑”非坑爹、坑干爹之“坑”,不过是取“坑坑洼洼”之原意。倘是一条平坦的道。那倒还好走。但要是一路下来左一个洞、右一个洞的,不免有摔跤子跌倒的可能。有些洞或许并不深,可能也就一水洼地,掉这坑里还能再站起来吐完槽继续走。但有些坑就不这么友善了,兴许是个沼泽地,越挣扎沉得越快。而于中国面膜代加工而言,无论哪一种坑都得当心。要知道,站得越高摔得越疼。
寻思着,该怎么切入主题。要不这样,既然是聊“面膜代加工”,那就先说说面膜吧!中国的面膜市场究竟有多火?对于这样的发问,实在没必要再端出市场容量、增长率等等一系列的数字。好好翻翻每本杂志的广告版面,便可心领神会。再者,打开淘宝天猫输入个“面膜”,一下就能给你蹦出个数百页结果。手机微信里刷屏的,估计十个里能有八个在卖面膜。甚至于,不少大老爷们都会敷上一张以作证明。总之,早已是没必要再问“面膜火不火”这样的傻问题了!
事实上,网上销售的面膜90%是在广州白云区代加工;微商里一系列黛莱美、天使之魅、奇迹等等面膜品牌,其背后的思埠集团也就在广州加工、生产;至于那众多的线下品牌,估计只要扫扫楼就能晓得有多少在做面膜、有多少在做面膜代加工。然而,这大大小小的面膜生产厂,却是散、乱、杂的良莠状态,自然也就有不少的“坑”。
一号坑:产品
一片面膜,最起码得先有承载物,而这载体,也就是传说中的“基布”。据记者此前了解,面膜基布可分为水溶性聚合物面膜和非织造布面膜两种。而后者,即通常说的无纺布。以非织造布为载体的非织造布面膜(无纺布面膜),近年来多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成网方式,通过水刺等工艺制成非织造材料。目前,国内的水刺布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已近十年,但由于缺乏高质量、高产量的梳理机,水刺工艺相比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大多采用水刺工艺的无纺布织造对水质要求比较高。以SE384为例,其之所以能起到润泽肌肤效果关键在于丝胶蛋白活性。而国内一些水刺生产线用的是地下水、工业用水和自来水,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容易使蚕丝水刺布丝胶蛋白变形固化进而失去活性。另外,康尔美集团总经理刘杰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透露,无纺布织造污染程度高,而国内的污染净化能力还并未达标。
在接受《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业内人士王丽(化名)认为,对国内面膜代加工工厂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规范、不安全。据她介绍,针对面膜的加工生产,国家并未形成相应的生产规范,包括对各种添加剂的要求不明确。“所以有些企业会添加过量,比如荧光剂、激素等。”曾经的某一款面膜,就因为对面膜填充物(精华液)把关不严、随意添加违禁产品,才有了“毒面膜”之名。“现在面膜出问题大部分是在精华液上面。”王丽称。
除了原本的基布、精华液外,给面膜产品“加菜”这也是个问题。王丽爆料,曾经就有消费者在面膜里找到了苍蝇和头发。个中原因在于,面膜在折布这一环节上更多以人工操作为主,这当中不免就有可能出现“外来物”。不仅如此,不少代加工工厂尤其是大的,一旦订单过多周转应付不过来,就会将订单转手再外包给小厂。虽一般外包以简单工序为主,但王丽认为,这一做法同样让面膜质量问题难以操控。
面膜市场如此之大,但为何却缺少一个规范、安全的生产环境?相比其他行业,“化妆品毕竟还是一个小市场,还没轮到(国家关注)。”再者,即便有行业内各协会和组织的管理,“不过,上有政策、下游对策啊!”
二号坑:成本
对于上文提到的无纺布、水刺工艺等因素,刘杰补充道:“其实前几年国家对无纺布这一块有6亿的投资,但是后来也没有继续下去。而一般一套完整的设备下来需要一个多亿,况且无纺布生产线设备占地面积大,得需要国家支持才能做下来。”单单这一项,就在硬成本上让不少面膜代加工工厂皱眉。
据了解,在净化车间标准上,对于10万级动态、10万级静态、30万级动态、30万级静态(从好到差)等不同标准,国家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以10万级的生产标准来说,现在很多新工厂都能达到,但是有多少工厂在生产的时候愿意启动这套系统呢?成本多高啊!”王丽坦言。至于这当中具体的费用成本,王丽表示,因不同地方工厂运营成本不一而没办法做出统一估算。而拿下这造价高昂的一套系统,对更多代加工工厂而言,纯粹只是宣传的素材。
正如上述所言,人工操作折布隐性地存在着卫生、质量等诸多问题,何不采用全自动折布机来个简单省事?还是一个“钱”的问题。王丽介绍,目前好一点的全自动折布机要价在五六千万,很多代加工工厂在打听,但实际买的却很少。这里试拿出A厂OEM负责人王总的说法做补充。目前,A厂有10余条生产线,每一条生产线大约需要八到十人操作,合计百来号人。“比如说我们的自动灌装机,十几万。请一个工人3000—4000元,那我一个月也就是三四万块。这么多人干四年才干出(自动灌装机)这个成本。”按照他的说法,全自动操作确实在标准化方面大有优势;但对于节省成本而言,优势则不那么明显甚至没有。
再来说说这全自动操作的效率问题。在王总看来,人工折布并没有太多所谓的技术含量,不过熟能生巧而已。事实上,在一些代加工工厂就有这样的“卖油翁”。“人工折布一个小时几千片,如果是机器折布的话,也差不了多少。包括我们的自动灌装机,一小时灌装4000件,那我们的人工也可以做到这样。”王总称。对于这一点,王丽有不同看法。事实上,在劳动力资源方便尤其在广州,这一点并不是问题。然而,熟练工人譬如面膜折布工人却是稀缺的。一来累,又是临时工,况且90后也不是那么好管理。“折一块面膜布有不同的价格2—4分不等,一个好的折布工人一个月可以拿到五六千。”即便如此,还是缺人。要是比效率的话,据了解,一台全自动折布机一分钟能折200片,除检修维护外能20小时运作;而人工折布还需要考虑人员的流动性及出勤率。要是碰着赶货几班倒,员工愿不愿意加班是一个问题,老板愿不愿意给加班费也是一个问题。
三号坑:其他
在具体成本方面,A厂王总以为,不同厂有不同情况,因为成本占比也会有差别。诸如工厂租赁还是自有、客户群体和利润的定位等等。但倘若是一定要揪出几个不能回避的坑来,“工厂的营销问题、配方技术问题、产品安全性问题等,这都是最重要的。”
虽曾有这样的言论:化妆品配方其实来来去去就那么几套,无外乎这家用了那家再稍微修改接着用。然而,配方这一要素在王总看来,虽承认基本相似,但于不同代加工工厂而言,却也是一核心要素。“如果说没有一个好的配方,今天打了一个板不咋地、打了二十多个板还是不怎么样,你觉得对方会跟你合作?”事实上,一个配方的问题实际就牵扯着批次产品、资金成本、企业信誉口碑等等诸多问题。另外再来说管理。这管理的对象并非只是“人”,可能还涉及车间管理、规范生产流程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方面面。正如王总所说,“如果只是管人的话,谁不会管?”即便是只管人,要是合伙人闹掰,这对代加工工厂的后续发展同样是一个坎儿。不仅如此,王总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表示,倘若是一个擅长做面膜的代加工工厂,却没整明白自己的定位做起了专业线的产品代加工,这力没使对地儿照样还是一个坑。
这罗列出的几大坑,犯不着去对号入座地追究谁谁谁。但也并不意味着这些个点就纯粹只是闲来无聊扯淡的谈资。正如人无完人一样,这些问题也或多或少的每家都有,只是严重不严重、介意不介意、重视不重视的区别。既然面膜市场都已经如此火爆了,咱做代加工的又有什么理由不跨过这些坑呢?奋斗吧,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