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疯狂,这是一种精神状态。然而,估计在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里,“疯狂”这二字背后是一种近乎极端的表现,贬义。但要说明的是,记者在这里所要呈现的疯狂,更贴切地形容应该是一种“狂热”,因热爱而有的。
在咱日化行业的千军万马中,代理商作为承上启下环节,有其特殊之处。承上,但却并不是“上”,也即意味着并不拥有品牌;启下,那也只是衔接,并没有自己的渠道。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少代理商开始转型,或往上或往下。姑且不去论这各自转型的效果如何,单就心态来说,一众的代理商们都曾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表达各自的顾虑。但今儿说的这些个“狂人”,却是在代理道路上依旧意气风发。
案例一:打款不差钱
《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曾与这样一位代理商打过交道。据了解,他在与某高端洗护品牌第一次的合作过程中,就一口气签下来800万的年销售任务。更令人咋舌的是,他自个的目标是1000万。再者,按照合同的规定,要拿出全年任务的20%作为首批打款,该代理商还真就一次性给了数百万。对于这般“不差钱”的代理商,甚至连这一合作品牌经理都表示,“就一个洗涤品类来说,国内同行都是十万、二十万的,要打160万别人说这事不可能。”一个洗护品类160万,这代理商果然是个狂人。
但要说明的一点是,他的“狂”可不是那种完全没理智、没思考的狂。要不然,他又怎能做到相宜本草连续五年全国销售第一、片仔癀连续四年销售第一、强生及嗳呵2013年度取得全国杰出贡献奖,还给打造出了20多个年销售50万、100万、200万以上的客户。去年七月拿下一品牌,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开发出350家网点。据了解,该代理商拿下了这一高端洗护品牌后,给这一品牌专门弄了个单独仓库且靠近物流中心,还成立了专门的美导团队和业务团队。至于具体的市场状况如何,据他透露,一个季度就到了700万。不仅如此,“从10号业务下市场出差到18号回来,一个星期的时间就邀约了400多家客户。今天(22号)订货会的成交率在80%以上。”这般看来,不仅老板是个狂人,就连底下的员工也都个个干劲十足。
但在这一代理商的意识里,自己能有这样的底气全在于有一帮跟着他干的团队。“你说这个公司有这么个业绩,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嘛?做不到!”而作为老板的他,承担着这样一种责任,“任何一名员工特别是业务员,一般的话他一个人就代表着整个家庭。所以公司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一面是斩钉截铁,另一面却是责任如山,这样一狂人有点意思。
案例二:干活不要命
这第二个狂人也跟洗护有关,不过并非同一品牌。据了解,该代理商在还根本没看到产品的情况下,甚至是厂家政策还完全没个了解,就直接给品牌上前期打款100件。接下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又在品牌商的招商会场里打款300件。“一个半月给他(厂家)打了12万。一个卖洗护的还就两个单品,你给打了十几万,别人都说你疯了。”但他却不这么认为,“我心里有数。”
这一代理商的“狂”,并非同样打款不差钱。当然,从上述的描写中不难看出,他确实也不差钱。但《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更倾向表达的是另一点。据采访了解,“我四年的时间开了31万公里,相当于出租司机。”正因为这股子拼劲儿,该代理商表示,如今对于顾客、营业员、店老板各自的想法他都一清二楚。不仅如此,“关注点在哪里,销量就在哪里”,因而时不时也能给市场把把脉。更为重要的是,他用自己这种近乎疯狂的拼搏摸索出了自己的游戏方法——PK。
针对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选定一个主要的卖点作为PK的主题。但这一主题的作用并不在于引爆消费者关注。而是以特价的形式充当专营店连带销售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销售团队彼此之间的PK竞争从而引发联动。记者就曾亲见过他主持的一场PK赛。通过团队表现、销售、奖励等方面设置加分,并且公示每一项的具体奖励办法(诸如总分第一名的团队获得现金888元、三个单品每项第一名获得现金200元、奖励加分第一名每一分对应现金1元等等政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且为整个专营店系统树立良性竞争机制。他给记者分享了曾经的一场PK赛。据他回忆,彼时在四川资中开打第一场PK赛时,“从成都开车到资中,做完PK又要开车到重庆。一场PK下来开了400公里,很累。但是那一场PK做下来影响力很大,再辛苦都不累了。”不仅如此,在鼓励并感谢员工的辛苦付出时,员工的一句“千里马也要遇到好的伯乐”竟让他落下泪来。兴许是因为累,兴许是感动。但总之,那一场PK赛也开启了的狂人模式,一场接着一场的PK而乐此不疲。
他说:“实际上我这个人有时候很笨,上桌子吃饭都不愿意多说话,也不喜欢掺和那些会议。”不仅如此,这边跑来那边跑的忙碌,让不少人都替他感觉着累。但他却又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各自的目标不一样,各自享受快乐的方式也不一样,我就是享受这样的每一个成就感。”这样一位着实累但却又在快乐着的“狂人”,有点意思。
如果在代理商群体里多一些这样的狂人,将会是怎样呢?可以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