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磨合者们的心声
易经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两仪分,始有阴阳。而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和创始人之间的关系也恰若两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仪和、阴阳调,则企业顺,反之,则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用好高管,留住人才几乎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难题;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在企业立足则是高管每天都会思考的问题。作为少有的“两仪和”的案例,本文将从高管和企业创始人两个不同的角度听听他们的心声。
高管篇
心态决定一切,先升值再升职
他说,心态决定一切,不要老想着升职加薪,先升值再升职;
他说,人要懂得感恩,将心比心,老板替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更应该竭尽全力把工作当成事业干好;
他说,先沉淀,把事情做好,属于你的机会总会来到,回报是迟早的事儿。
他,就是洛阳色彩化妆品连锁机构营销策划总监孔东强。2003年加入洛阳色彩,从基层业务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如今是洛阳色彩三大元帅之一,主管营销策划和品牌推广。
听了太多高管如歌如泣的抱怨,孔强东的声音让人充满正能量。似乎所有人都觉得:如果我是老板,我就需要这样的高管。
在前不久闭幕的洛阳色彩魅力女人节上,孔东强更是带领整个团队,通宵达旦奋战两个月,与其他部门精诚合作,一周达成预期600万的销售目标,堪称线下双十一。
权利和高薪是很多高管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但很多东西,人越想抓住越适得其反。孔东强从不主动向公司索取什么,但正如他所讲,把事情做好了,回报是迟早的问题。据悉,鉴于多年的勤勉敬业和此次在魅力女人节期间的卓越贡献,孔东强和另一位营运经理李红燕双双晋升总监并获得130平米的房产奖励。
这就是企业高管和创始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前段时间有篇在朋友圈疯转的文章--当你月薪3000的时候做8000的事,诠释道理同孔东强所秉承的职业操守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想升职得先升值。
曾有报告称,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与资方的联姻最多不超过三年。如此短命的合作,固然有双方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但更多的矛盾来源于双方缺乏基本的信任。职业经理人索要更多的权利和高薪并以此衡量自己要不要卖命,而老板却没有看到你更多的价值体现,因此造成相互之间期望值的不断下降,最终分道扬镳。
作为一个高管与企业琴瑟和鸣的典型案例,这里有两点值得大家关注和借鉴。
一是前面提到的,孔东强本身的职业操守和心态值得很多不断跳槽的职业经理人思考。一批企业高管一上来就患得患失,没做出成绩,体现价值就开始思考如何要权要钱,或利用平台为自己谋后路,这样的高管,必定不为企业创始人所欢迎。急功近利是很多高管频频跳槽的主要原因,所谓心态决定成败。
二是色彩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和培育机制。在孔东强看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讲,盲目照搬大公司或外企“只看结果”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很容易水土不服。
色彩的企业文化允许试错。色彩崇尚“培养人”而非单纯的“用人”,孔强东认为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在给你一个目标后,会辅助指导你去完成它,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企业愿意承担试错成本;而后者则只看结果,完全的成王败寇。在目前日化专业人才匮乏的背景下,色彩的“培养人”机制显然宽容多了。
很多企业在转折期希望职业经理人来力挽狂澜,殊不知,人不是神,再能干的经理人也需要适应期,一次失误便遭全盘否定,如此不宽容的企业文化必然导致经理人与企业分崩离析。
创始人篇
放权,与高管合作
他说,要跟高管达成合作,利益共享,而非简单的雇佣关系;
他说,用人不要以个人喜恶而论,要统一目标,不要统一思想;
他说,要懂得放权,万物相生相克,自然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他,就是河北石家庄盛谦和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海。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易经。他的生意很广,但人经常很“闲”。
丘吉尔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二战的国与国之间,同样适用于现代商业社会的人和人之间。
不管中国社会多么讲究人情,但商业的目的终归是营利。人性趋利的基本原则决定了绝大部分人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获取薪酬,所以利益分配不均是导致很多企业高管和创始人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
对于企业而言,让两方都觉得平衡的利润分配是永恒的难题。总结多年经验,张文海逐步确立了盛谦和对高管管理的基本原则:合作共赢、风险共担。张文海告诉记者,目前盛谦和采用品牌承包制,公司将品牌年度任务下放给品牌经理,按实际情况协议好同公司的利润分配权重,年底按纯利润清算。在具体操作上,适度放权,给品牌经理更大的发挥空间。
张文海强调,“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品牌负责人与公司是合伙关系,共负盈亏,在企业的发展中,他们会更有参与感和使命感,更具主人翁精神。同时,他们的付出和收获成正比,无论输赢,都相对公平。”
合作与雇佣,纠结点不仅在于报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尊重与否,长期并肩还是短期相互利用。如果老板视高管为只存在雇佣关系的“高级打工仔”,势必很难为对方考虑。而对于高管来讲,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正企业的兴衰跟我没有直接联系。当两者为同进退、共存亡的合作关系时,团队就会显示出更强的凝聚力。
张文海与高管相处的另一个原则是:不统一思想,只统一目标。在张文海看来,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无思想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高管很可能与老板处事方式迥异,这时候,需要企业创始人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能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只要他有胜任岗位的能力,那就尽可能放权,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他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放手去干。
正是这种合作和放权的态度,张文海有更多的时间去高屋建瓴,总结得失,进行战略规划。而对于品牌经理们来讲,“合伙人”的身份也让他们将工作当成真正的事业,并与公司在利益和权利分配上达到平衡。
高管江湖,风谲云诡,终归是分道扬镳的多,百年好合的少,企业高管和创始人之间,成功的磨合都是相似的,而失败的磨合则各有各的苦水,很多时候无所谓对错,关键是双方是否能互相包容和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