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人士不难发现,自去年起,高端的彩妆品牌逐渐抬头。
笔者朋友所在的山东县级市莱阳百信洗化连锁,这个数据尤为显著,某个高价位彩妆的销量同比翻了一倍,达到了近80万,这个数字是去年全年的总和,如今半年就已经实现。
高端与低价,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前几年才感觉到了终端低价彩妆的良好势头,转眼间,“高大上”的彩妆又开始在市场上被热捧,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前几年,低价彩妆流行,被看好,也不无道理。因为彼时流通彩妆占据大多数市场。很多的年轻消费群体,对品牌消费的观念不强。好用就行,奉行的是实用主义的原则。另外很多的年轻消费群体,由于收入不高,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很高,所以青睐价格偏低的彩妆品牌,也由此诞生了伊兰缇、茹妆、霞飞等品牌的集中出现,而且市场反馈的效果不错。
但仅仅几年的时间,之前感觉高得离谱的产品,现在却逐渐被接受了。比如兰瑟、爱丽,在五、六年前,一款口红或者睫毛膏动辄一两百元的价格,很多人认为是开玩笑。因为国际品牌兰蔻也不过是这样的价格。但时过境迁,这样的价格现在却让很多人习以为常了。品牌出现了“高大上”的趋势,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
无独有偶,不光是彩妆类产品,洗沐系列也是。如洗发水,之前的宝洁公司潘婷、还有丝宝集团的风影等几十元价格,就让消费者感觉贵了。于是乎,宝洁推出了9块9的飘柔,直接把低端的洗发水给封杀了,低端的路子行不通,从而倒逼着国产洗发水品牌从低端走向高端。高端洗护产品的市场正在升温,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现在有位做洗发类产品的朋友告诉我,他的洗护产品客单可以做到500元以上,仅仅是从洗发水到发膜等美发类,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思议的,那时,一瓶三十多元的风影或者潘婷,已经被看作奢侈了。由此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的日益发展,消费者的能力也是与日俱增。“高大上”的时代就这样到来了。这就是笔者提到的一“高”,具体说来是价格高。
彩妆的“高”是怎么来的?原因如下:
价格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本身需求高价位、高端的产品,来提高生活品质以及优越感。比如上面所讲的洗发水的例子,不光是化妆品,服装、饮食都是在走高的,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
还有一点,就是成本的压力,迫使品牌价格提升,越走越“高”。原来的原料成本、人工成本、营销推广费用,无一不是在逐年提高。成本的上升,使的很多商家不得不推出高价位的产品。很多定位大众的彩妆品牌,也开始推行一两百元的产品了。如雅美姿推出的蜗牛BB霜达到168元,有的企业定价超过200元,都是这个原因。
与“高”相对应的,市场还有一“低”的现象,什么低呢?我们来看:
首先是政策门槛低,加盟5980元,送前后柜,甚至2980送柜台的,已经是屡见不鲜,即便是做的稍大一些的品牌,门槛也在降低,加大市场的占有率,抢占市场份额。行业人士都能估算出,这么低的柜台政策,是没有什么利润的,甚至可能亏钱。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占市场,后要利润,很多电商不都在这么干吗?
其次就是政策放的“低”,现在的市场不好做,厂家力度一次次做着突破,动辄抽奖,送车,送旅游,送活动促销,送赠品送贴花奖励,算下来,利润虽然低得可怜,但可以从量上做突破,利润一样可观。
总结:
彩妆以卡姿兰为首,多年来经过厮杀,品牌所占的份额和局势逐渐清晰。目前市场洗牌加速,一些曾经风生水起,名噪一时的彩妆品牌已经黯然退场,不难预料,随着各方诸侯的加速绞杀,还有一些弱小的品牌会被弱肉强食掉。
这样的市场形势其实早已是定局,因为国内彩妆品牌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几个巨头足矣。就如同家电品牌一样、啤酒品牌类似,是市场成熟后的表现。原先的家电如雨后春笋,多如牛毛,但现在就剩下海尔、美的、格力等几个老大,孤独求败。目前的护肤市场以及彩妆市场也是无一例外的。品牌太多了,准确地说,是同质化的品牌太多了。大家千篇一律,大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说结局早就已经注定了,大多数要被淘汰掉,所以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同样的情形,在彩妆行业里,做得好的彩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得好彩妆比你的门槛还低,比你对市场的支持力度还大,比你的知名度还高,这才是最可怕的。
洗牌在加速,反应慢的企业和品牌正在逐渐失去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