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平安信托与上海家化原管理层再度上演“一地鸡毛”剧情,招来无数目光与口水的时候,日化圈的另一则消息却仅搅起了寥寥几许水花便四散而去:全球头号香水制造商法国科蒂集团近日宣布将停止销售丁家宜系列护肤产品。
反观历史,近些年一些老国货名牌消失的速度惊人,在被外资收购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是日化行业。诸如大宝、小护士、羽西、美加净……这些当年数一数二耳熟能详的品牌,一旦被全球性企业收购,就开始逐渐走向没落。
那些被外资拖垮的民族品牌
2003年12月11日,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在北京宣布收购“小护士”,这是欧莱雅集团作为世界第一大化妆品公司在中国的首次收购行为。在收购小护士不久,欧莱雅表示要把小护士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护肤品牌。但几年后,市面上几乎看不到小护士的广告,专柜也陆续被撤。
另一个民族品牌大宝被强生入主后,外方仅在大宝产品线上做了点更新和优化,大宝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还有倒退。有专家认为,强生对大宝的策略并未对其最关键的品牌形象进行重新塑造。
在被卖名单的化妆品品牌还有“美加净”。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辉煌时候的美加净,年销售额达3亿元,占全国化妆品市场的1/10。美加净合资后由于经营不善,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大不如从前。1994年,上海家化虽出巨资回购了“美加净”商标,但“美加净”作为一个尘封太久的品牌,再加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当时的辉煌根本无法再现。
这不仅让人叹息,一代日化人呕心沥血地做大、细心呵护的民族品牌,中国日化产业最有可能成大器的一个胚子,如今兜兜转转,却最终与曾经的梦想背道而驰,仍然投向外资的怀抱。
日化行业人士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表示,现实是残酷的,外资并非是救世主。民族品牌当自强,还是要靠自己。
丁家宜 “卖身” 动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界知名人士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表示,本土企业资金的积累还是远远不够的,和外资企业比差距很大。尤其面临现在纷繁变幻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和耐心来对抗。但恰恰资金是国内企业的短板,而耐心和时间的等待去迎来蜕变,显然不是每个人能力做到的。因此,在时间的推移下,企业会迎来低谷,甚至消亡。
纵观日化历程,中国日化企业的寿命已经从以前的几年成长到现在的十几年,这说明企业生存的抗压能力大大增强。对于丁家宜被收购,该业内知名人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丁家宜在超市终端一直有很好的表现,其防晒产品也一直位居前三甲。但丁家宜遇到了和当年舒蕾一样的问题,就是这几年几乎没有大的增长。没有增长,并不意味着丁家宜和国内品牌的竞争上处于劣势,相反,国内品牌的表现并没有威胁到丁家宜。然而,诸如玉兰油的国际品牌开始以降价和针对性的品牌策略,在超市终端和丁家宜短兵相接,这对丁家宜来说是致命的。丁家宜必须要加大投入来应对外资品牌的挑战,但同时,丁家宜自身却没有相应的增长,其痛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丁家宜没有其他的品牌来支撑在超市的发展。之前,丁家宜曾经推出过高端护肤品牌,但以失败而告终。现在想要推出新的品牌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就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求资金、寻求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丁家宜这类企业被收购,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有业内人士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感叹,资本意志是无情的。本土品牌在渠道上的惯常做法是:降低自身人力成本,给经销商更多的费用支持。这种虽然粗放但却相当有效的方式,通常无法被外资公司接受。丁家宜成为了又一个或消亡或边缘化的知名民族日化品牌,不足为奇。
上海家化为何要“卖”?
有行业人士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谈到,“与外资竞争”是最能打动葛文耀的关键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当初出任上海庄臣副总经理时,眼睁睁看着“露美”、“美加净”两大民族品牌被外资“玩残”,让葛文耀面对外资时天然有种挑战姿态。20年后,当家化集团在市场上以一己之力面对宝洁、欧莱雅和联合利华三强围剿时,这种感觉同样挥之不去。
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文耀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企业“家化现在还是国资,未来是混合所有制,民营、外资都有,也有国资的成分,但还没有生效。”葛文耀提及的“没有生效”是指家化集团整体出让协议。之后,葛文耀多次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及主管部门陈述意见,申请改制,力争成为上海国资下一阶段改制先行先试的样本。后来家化集团改制方向已定,葛文耀的国企生涯进入了倒计时。
2014年6月,上海家化开临时股东会,审议解除原总经理王茁的董事职位的议案,最终该议案获得通过,通过比例为95.7%。在这一场上海家化原管理层与大股东平安信托的内斗中,资本占了绝对上风。继原董事长葛文耀离开后,原总经理王茁最终也离开了其工作了24年的企业。有观点认为,随着王茁离开家化,由平安掌管的家化难逃被卖掉的命运。
有行业内人士透露,平安做的是资产买卖,以后上海家化的命运很有可能被卖掉,做得好与做得不好都有可能被卖掉。更有接近上海家化的人士表示,早在平安入主前,就已经内部规划好五年内卖掉家化。
《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认为,中国被收购的日化品牌究竟为什么要选择“卖身”,是因为做品牌就是为了卖;还是因为体制或资金等原因而卖;又或者是品牌遭遇了市场天花板……这些都不再重要。未来,日化圈还会出现新的企业,他们最终会活的更好或更长,再之后,他们再度消亡,直到最后,我们的中国真正出现百年企业。这是历史的必然,即便是今天活得好的企业,也许有一天也是这样的命运,我们无需悲伤,无需担心,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本土企业才能真正迎来百年企业的梦想。